日本北海道的釧路港與山口縣的下關港,7月1日出現大批民眾,目送暌違31年再次啟航的「商業捕鯨船」出航,當日傍晚,捕鯨船帶著2頭小鬚鯨,返回釧路港卸貨。這是日本自2018年底宣布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後,首次執行的商業捕鯨。重啟捕鯨活動讓日本飽受國際社會輿論,日本水產廳表示,未來將會透過嚴格限制捕鯨數量,來回應外界批評聲浪,並維持海洋生態的平衡。
捕鯨配額因G20延期公布
1日稍早,5艘捕鯨船自日本北海道釧路港出航,同日傍晚帶回2隻小鬚鯨(minke whales)。漁船返航後,捕獲的小鬚鯨被起重機移至藍色卡車內,送往港口工廠進行初步處理,預計4日將在當地魚市場進行拍賣,之後可能會再被送往東京等地的商店內販售,捕鯨者希望這次鯨魚可以賣得更好的價錢,超越先前「南極科學研究捕鯨」(JARPA)時每公斤平均2千日圓(約新台幣700元)的價格。

日本暌違31年重啟商業捕鯨,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原先預定要在6月下旬公布的年度捕鯨配額,但上周適逢大阪「二十國集團峰會」(G20),當局遭批評而推延至1日公布,日本內閣官房副長官西村康稔(Yasutoshi Nishimura)表示:「我們希望商業捕鯨能儘早回到軌道上,替本地的經濟做出貢獻,並且讓日本豐富的鯨魚文化傳承給下一個世代。」日官方人士直言,能捕獲2隻小鬚鯨是很棒的驚喜,因為對捕鯨團隊而言,周一僅是一次儀式性的出航,且先前他們不曾預期小鬚鯨會出現在該區域。
Japanese fishermen will set sail this week to hunt whales commercially for the first time in more than three decades after Tokyo's controversial withdrawal from the 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 triggered outrage from environmental groups https://t.co/nMDjfWdqDE
— AFP news agency (@AFP) June 30, 2019
Japanese whalers set sail for commercial hunting https://t.co/nyBkDaYZ9p
— BBC News (World) (@BBCWorld) July 1, 2019
讓日本政府從耗費鉅資的「科研捕鯨」脫身
雖然受到許多保育團體嚴厲譴責,但也有人認為,這是讓日本政府從花費鉅資的「科研捕鯨」中脫身的辦法,1982年國際捕鯨委員會(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通過《禁止商業捕鯨公約》,於1986年起全面禁止商業捕鯨,IWC在同年允許日本以「科學研究」為目的,在南極洲和北太平洋捕鯨。從1987年起,日本不再從南極海「商業捕鯨」,改以調查鯨類生態為目的「科研調查捕鯨」,並將調查所剩的鯨肉提供給食用市場,而研究捕鯨計劃,多年來虧損慘重,光去年一年就讓日本政府損失16億日元(1500萬美元)。

《美聯社》(AP)指出,根據日本政府資料顯示,2017年該國肉類市場消費額中,「鯨肉」僅貢獻不到0.1%,涉及「捕鯨活動」的也不過數百人,引發的爭議不曾間斷,但捕鯨活動背後有來自包含執政黨、稅收及立法大量的支持。近幾年國際對日本「科研捕鯨」的抗議升級後,鯨魚肉類消費在日本國內更大幅下滑,同時也造成捕撈數量劇減,以往科研捕鯨每年捕撈1200隻、約重6千噸的鯨魚,如今約剩下3千至4千噸的供應量。
Japan resumed commercial whaling today for the first time in more than 30 years. Live report from the port of Kushiro, where a whaling fleet departed this morning...and a look at why some Japanese view whale hunting as a symbol of national pride pic.twitter.com/SJW2wMl7YO
— Ivan Watson (@IvanCNN) July 1, 2019
「鯨魚肉是日本傳統美食,期望年輕一代能嘗試」
日本水產廳資源管理部國際課漁業交涉官諸貫秀樹(Hideki Moronuki)表示,政府將嚴格的執行捕撈配額,並繼續進行研究,他在訪問中向記者強調,日本的商業捕鯨絕對不會傷害鯨魚保育,今年12月31日前所分發到的配額為52隻小鬚鯨、150隻布氏鯨與25隻塞鯨。
Japanese whalers returned to port with their first catches after resuming commercial whaling for the first time in 31 years. pic.twitter.com/p32YcOOvZc
— DW News (@dwnews) July 1, 2019
諸貫秀樹解釋,未來商業捕鯨會分成兩組進行,曾經前往南極的日本捕鯨船隊母艦日新丸(Nisshin-maru)與其他兩艘支援船,將會在日本200海里內的專屬經濟區(EEZ)內捕撈小鬚鯨(minke)、 布氏鯨(Bryde’s)與塞鯨(sei whales),其他5艘較小的船,則會在靠近海岸的地區捕鯨。

諸貫秀樹表示,由於所能獲得的補助金額較科研捕鯨少,因此未來商業捕鯨的命運,將取決於鯨魚肉是否能被市場廣泛接受。《美聯社》指出,日本政府打算在頭幾年,花費50億日圓(約新台幣17億)穩定商業捕鯨市場,諸貫秀樹則希望鯨魚肉能保持穩定價格,這樣才能獲民眾長期支持,而不是提供特定少數作為昂貴美食而存在,「鯨魚肉是日本的傳統美食,我期望更多日本人能夠嘗試並且懂得欣賞,尤其是就年輕一代而言。」

新一代保育思維「我們看見的是日本捕鯨結束的開始」
由於近來日本人開始對鯨魚進行生態旅遊,而非將牠們視為食物,因此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 International Fund for Animal Welfare)的鯨項目主任拉美奇(Patrick Ramage)對重啟商業捕鯨抱持樂觀態度,認為這能替日本政府省錢,同時也能拯救鯨魚的性命,「我們看見的是日本捕鯨結束的開始」,「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能替鯨魚、日本及國際海洋保育帶來更好的結果,因此應該對其抱持歡迎。」
Ti-i-i-imes is on my side, yes it is . . . Japan TImes' very good overview of the Japan withdraws from the IWC (and high seas whaling) story. Sayonara and Banzai! https://t.co/qGtN7aOnh3
— Patrick R. Ramage (@patrickramage) June 30,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