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子協議後,7日凌晨重啟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意在迫使伊朗願意主動向美國提出「新」核子協議談判、改變威脅區域穩定的軍事政策。雖然伊朗總統魯哈尼不斷向國內民眾信心喊話,但美國的經濟施壓確實對伊朗社會各方面造成影響,例如許多常見藥物變得難以取得,造成病患生命危險;貨幣狂貶,迫使當局不得不放寬外匯管制。民不聊生之下怨恨四起,數周以來伊朗各大城市爆發街頭示威,高喊「獨裁者去死!」
伊朗幣值暴跌,當局防治貨幣體系崩潰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認為,伊朗核子協議是美國簽過的協議中「最糟糕、最片面的文件」,無法有效遏制伊朗發展核武,遂於今年5月更宣布退出核協議。自此,美國與伊朗之間的矛盾加劇、隔空罵戰不斷,魯哈尼(Hassan Rouhani)本月6日痛批川普發動「心理戰」,意圖使伊朗社會動盪,他也向民眾信心喊話,稱美國的制裁雖會造成痛苦,但是最終伊朗會走出難關、經濟與社會結構也會ˋ更加穩固。

美國對伊朗的第一波制裁於7日凌晨生效,禁止伊朗購入美元、黃金、貴重金屬、鋼、鐵、鋁、煤和商用客機。第二波制裁則將在11月5日生效,預計斬斷伊朗的經濟命脈,限制石油相關交易,伊朗央行與外國金融機構的交易也將納入制裁行列。川普7日還向全世界放話:「任何人敢跟伊朗做生意,就別想與美國貿易。」

制裁已造成伊朗社會的動盪與恐慌,伊朗幣值自4月起暴跌,伊朗當局為防止貨幣體系崩潰,7日起放寬外匯管制,允許以非官方兌換匯率換取美元,意即讓民眾以黑市匯率進行市場活動,當天伊朗貨幣里亞爾的幣值立即回升,但此措施的長期效能還有待觀察。
病患面臨「無藥可醫」
伊朗醫師沙納茲(Sanaz)指出,伊朗國內約1100萬名貧困民眾受益於「魯哈尼健保」(Rouhanicare),由政府部分負擔昂貴的看病支出,然而最新一波的美國經濟制裁已造成藥品價格飆漲,導致許多病患危在旦夕。沙納茲告訴《衛報》(The Guardian):「一位病患需要花500萬里亞爾(約5000美元)動手術,幾個月前這手術的價格便宜很多,但現在病人無法負擔,這是攸關生死的問題。」
Although sanctions won’t target food & medicine directly, Iran will be cut from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so imports for many items will be affected, causing delays in delivery. People needing certain lifesaving drugs must cross borders to buy them. https://t.co/KbxsOV5lbg
— Negar (@NegarMortazavi) 2018年8月4日
沙納茲指出:「很多不在健保給付範圍的藥品變得難以購得。不只血友病、地中海貧血等癌症或罕見疾病的藥物短缺,過去伊朗國內常見的藥物也逐漸不夠。例如口服抗凝血素『華法林』(Warfarin)就變得很難買到。」華法林常使用於血凝結風險較高的患者,比如患有心律不整或者有人工心臟瓣膜的病患,如果醫院沒有這些藥物,那麼病患的生命就會遭遇風險。
另一項難以購得的藥物是治療高血壓與冠狀動脈疾病的「氨氯地平」(Amlodipine),雖然伊朗國內製藥公司能夠自行生產,但是最新一波經濟制裁,阻礙廠商進口「氨氯地平」的原物料。
民眾抗議「獨裁者去死!」
伊朗人民對政府的信心也被動搖,過去數周以來,首都德黑蘭等十幾個大城市不斷有街頭示威抗議,且民眾怒吼的訴求已從改善經濟,轉變成「獨裁者去死!魯哈尼去死!」顯現民眾爆發對政府的高度不滿。由於伊朗政府嚴格控制新聞言論,因此難以根據官方消息評斷抗議規模與人數,據《自由歐洲電台》指出,目前的街頭示威多半是小型且零星的抗議,參與人數介於幾十人到數百人之間,且男性占多數。

伊朗北部一名31歲、從事管理職的民眾表示:「難以描述這個國家現在面臨的危機有多大,生活一直持續,但如何活下去才是個問題。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讓我們的花費變多,比這個更慘的是,我們沒有權利在抗議時說些什麼。」這位民眾所指的是,抗議集會並不和平,時常發生濺血意外、甚至有人喪命,過去一周內北部城市卡拉季(Karaj)的集會抗議爆發維安衝突,至少1名參與者被殺害。
卡拉季市的居民伊山(Ehsan)表示,伊朗的情況真的很糟,「在這個坐擁石油、銅礦、黃金、天然氣的國家,人民居然每天有4個小時斷水、斷電。」當地投顧公司「Shenasa」國際事務主任艾斯拉米(Mohammad Eslami)分析,隨著制裁壓力擴增,伊朗民眾的購買力也會下降、生活更加困難,也會對魯哈尼及其他政治人物形成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