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1234再來一次,原地打轉的葉俊榮

新任教育部部長葉俊榮要用兩個月處理台大校長人事案,就怕兩個月後民進黨的選情將惡化到積重難返。(龍德成攝)

七個半月過去,儘管新任教育部長葉俊榮體會「此案對社會人心衝擊甚大」,但要期待台大校長懸缺風波,在他手上畫下句點,大概是要落空了。葉俊榮自陳蔡英文總統和行政院長賴清德會屬意他接任教育部長的最重要原因,是看重他對「法學與行政程序的專業」,不過,他翻過來倒過去的論點,和(可能沒有法律和行政程序專業的)前兩任因「拔管」無功而下台的部長並無二致。

兩個月黃金期?正是讓民進黨選情雪上加霜的重砝碼

唯一的進展是化繁為簡,確定只有一項「爭議」:兼獨董,其他都不再是問題。但這靠得不是葉俊榮的「法學和行政程序的專業」,而是他的前任、就任僅四十九天的吳茂昆,「捨身揭露赴中國大陸被兼職或真授課者不分藍綠」,葉俊榮本人是真授課,吳茂昆甚至賣專利,反倒是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被兼職」情節最輕,若這還是問題,從沒拿演講費到改口當然有生活費的葉俊榮問題更大。

葉俊榮並未迴避教育部必須直面台大校長是否發聘的問題,他強調「接下來兩個月是解決黃金期」,也指出「台大的三條路」,不過,不能不提醒曾任內政部長的葉俊榮,救災黃金期是「七十二小時」不是兩個月,就算行政程序不同於「救災」─不論是救台大或者救民進黨的選情,已經懸缺七個月半的台大校長人事案,再拖兩個月肯定算不上「黃金期」,當國民黨市議員參選人羅智強已經公告公車競選廣告「拒投民進黨,台大有校長」,可以預期,葉俊榮的兩個月只會讓民進黨低迷的選情雪上加霜。

至於「台大的三條路」,第一是「台大重啟遴選程序」,給爭議一個合理交代;第二是一切靜待司法處理;第三是注入互信,做「有溫度的(溝通)程序」。真不忍心說,這形同廢話,葉俊榮指過去「文來文去」是不對的,他要找所有相關當事人溝通,用心良苦,然而,台大校長案就是兩個結果:一是發聘二是不發聘,後者喧騰無解,前者教育部抵死不從,而且,對「爭議」的認知落差顯然有若天壤,教育部認為爭議的是台大遴選程序,台大認定的是遴選程序沒爭議,有爭議的是教育部違反大學自治精神,不依法行政發聘!葉俊榮是想用「有溫度的程序」承認教育部此前不依法行政,還是要讓台大回頭承認遴選真有爭議?坦白講,不論何者,都不是葉俊榮的溝通做得到的。

溫度不等於發聘,就是廢話一句

葉俊榮的處理態度,很難不讓人聯想他在內政部長任內處理婦聯會爭議的過程與結果,從去年到今年初,繞了一大圈,協商大半年,最終遭查封並移送北檢,案件在北檢尚無進展,留下的是辜嚴倬雲等人的遺憾與忿恨,當然,還有深綠人士對他的不耐煩,他最介意的顯然是後者。 (相關報導: 風評:這樣的民進黨蔡政府不倒,台灣好不了 更多文章

台大唯一可以慶幸的是,校長即使繼續懸缺還輪不到被查封;但「司法程序」已經進入,包括校長當選人、代理校長、遴選委員會召委等全部都成了「被告」,這就是民進黨蔡政府令人噁心之處,只因為選出一位非綠中人,就能拿司法告訴做為恐嚇威脅的利器,而且樂此不疲。另外,台大也提出訴願,此前教育部長也懸缺一個半月,訴願案毫無進展,就算有進展,照民進黨蔡政府的算盤與權力邏輯,勢必如葉俊榮所言「曠日廢時」,還不知會不會一路打到聲請釋憲?就算聲請釋憲,照現在的司法院大法官但凡爭議案件都想躲之不受理的態度,也很難樂觀,台大除了不向權力者低頭的腰桿,委實沒太大勝算,由是觀之,葉俊榮的「溫度」就更沒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