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3場比賽都是從落後急起直追,打到延長賽才分出勝負,加起來等於多打了1場……這個國家的代表隊距離世界盃還有一步之遙,但是已經以強大的韌性與鬥志贏得世人的讚嘆與尊敬。至於他們的家鄉克羅埃西亞,也是一個值得你我好好認識的國家。
其實雖然名稱有些陌生,但許多台灣人都在電視上看過克羅埃西亞(Croatia,Hrvatska),當紅美劇《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中最重要的場景「君臨城」(King's Landing),就是在克羅埃西亞南端濱海古城杜布洛尼(Dubrovnik)取景。
還有還有,,因為卡通《101忠狗》(One Hundred and One Dalmatians)是而家喻戶曉的「大麥町」(Dalmatian),就是原產於克羅埃西亞南部的達爾馬提亞(Dalmatia)地區。還有還有,現代男裝的「領帶」是起源於17世紀克羅埃西亞軍人繫的「cravat」。

克羅埃西亞面積5萬6594平方公里,是台灣的1.6倍;人口415萬,略多於新北市,兩者全球排名都在120名之外。但克羅埃西亞位於「中歐與東南歐十字路口」,國家發展歷史與匈牙利、奧地利、德國、塞爾維亞、鄂圖曼土耳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這個「小國」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今日的克羅埃西亞曾經是古羅馬帝國領土,大約西元6世紀到7世紀的時候,屬於「南斯拉夫民族」(South Slavs)的克羅埃西亞人(Croats,Hrvati)大舉入侵此地,摧毀羅馬人的城鎮,後來建立「克羅埃西亞王國」(Kingdom of Croatia),並接受基督教信仰。

南斯拉夫民族多半屬於東正教(Orthodox Church)體系,但克羅埃西亞人90%以上信奉天主教。一戰之後,克羅埃西亞與東正教體系的塞爾維亞(Serbia)、蒙特內哥羅(Montenegro)、同為天主教體系的斯洛維尼亞(Slovenia)共組「南斯拉夫王國」(Kingdom of Yugoslavia),也就是二戰之後「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SFR Yugoslavia)的前身。
冷戰末期,南斯拉夫大獨裁者狄托(Josip Broz Tito)在1980年5月死亡之後,聯邦開始土崩瓦解,克羅埃西亞取得更大的自治權,但恢復獨立之路已是勢在必行。1991年6月25日,在全民公決、國會表決之後,克羅埃西亞宣布獨立,定都札格瑞布(Zagreb),隔年加入聯合國,但它與塞爾維亞的戰爭直到1995年11月才落幕,為勝利付出1萬5000人死亡、17萬人流離失所的慘重代價。

之後克羅埃西亞政治、經濟穩定發展,成為前南斯拉夫聯邦7個成員國中的模範生。歷經4次修憲,克羅埃西亞從半總統制改為議會內閣制,國會由兩院改為一院。2009年4月1日,克羅埃西亞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2013年7月1日加入歐盟。現任總統格拉巴爾─基塔羅維奇(Kolinda Grabar-Kitarović)是目前東南歐唯一的女性國家領導人。
此外,克羅埃西亞經濟基礎良好,旅遊、營建、造船、食品和製藥等產業都有相當好的發展,人均GDP全球排名在56名左右(台灣在20名上下)。拜亞得里亞海(Adriatic Sea)之賜,克羅埃西亞的旅遊業尤其興盛,貢獻GDP比例高達20%,2017年為國家賺進95億歐元。
在文化方面,克羅埃西亞也底蘊深厚,文風鼎盛,受到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中歐與地中海4個文化系統的薰染,迄今已有10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文化遺址(World Heritage Sites)、15項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至於這回讓克羅埃西亞在國際舞台大放異彩的體育運動,這個國家人口不過400餘萬,遲至1991年才獨立,但至今已累積44面奧運(夏奧、冬奧)獎牌,田徑、水球、手球都是強項。2016年里約奧運(Rio Olympics),克羅埃西亞在獎牌排行榜上名列第17,超越許多大國如加拿大(人口3600萬)、阿根廷(4300萬)、南非(5600萬)。
但最受克羅埃西亞人歡迎的運動,當然還是足球。克羅埃西亞足球總會(Croatian Football Federation)是全國最大的體育組織,擁有11萬8000名球員,甲級聯賽(Prva HNL)1年可吸引四、五十萬觀眾,也難怪能夠孕育出一支挑戰世界盃的代表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