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視全球經濟秩序問題!保護主義遭指責 《外交政策》:拜登經濟學仍不完善

美國總統拜登。(AP)
2022年5月23日,美國總統拜登(中)在東京正式啟動「印太經濟架構」(IPEF),左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右為印度總理莫迪(AP)
2022年5月23日,美國總統拜登(中)在東京正式啟動「印太經濟架構」(IPEF),左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右為印度總理莫迪(AP)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相繼推動《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通膨削減法》、《晶片法》等,如果這些法案成功,將增強美國人對政府有能力在民主及市場經濟框架下促進繁榮的信心。然而,美國期刊《外交政策》指出,美國政府的經濟議題危險地忽視全球秩序問題,「拜登經濟學」(Bidenomics)仍不完善。

《通膨削減法》引發不安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指出,《通膨削減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尤其讓美國的夥伴感到不安,尤其是歐洲夥伴。儘管許多歐洲政界領袖及商界領袖對該法案因應氣候變遷的投資持正面態度,但其「購買美國貨」及本地內容規則引發外界指責美國的保護主義。此外,歐洲認為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政府對改革及重啟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承諾不足,人們對於按照美國傳統帶頭的廣泛共享原則組織的全球經濟未來感到擔憂。

2022年8月9日,拜登在白宮草坪簽署晶片法案。(美聯社)
2022年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草坪簽署晶片法案。(美聯社)

歐盟最近在準備新工具,因應不太和善的地緣經濟現實,例如單方面依賴中國的原材料或俄羅斯的能源,並且有所進展,而且在德國國家安全戰略及歐盟經濟安全戰略做出更多承諾。然而,歐盟仍對「權力」成為國際經濟關係主要決定因素的世界保持警惕,因為如果叢林法則主導,那麼歐盟將比現在更無力捍衛其價值觀及繁榮。

全球經濟秩序惡化

然而,《外交政策》指出,以世貿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世界銀行(World Bank)、20國集團(G20)等組織為中心的全球經濟秩序惡化,這很難歸咎於拜登政府,美國政府的國內計畫其實只是因應美國經濟。

《外交政策》認為,全球經濟秩序惡化有4個原因。首先,中國國家資本主義經濟(state-capitalist economy)崛起嚴重擾亂多邊貿易體系,而多邊貿易體系不是為了容納大型非市場經濟而建立,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無法制裁中國高補貼國營企業的做法,這點出了全球化現行規則的弱點。

中國工廠的女工。(美聯社)
中國工廠的女工。(美聯社)

其次,雖然氣候變遷最終成為國際貿易的首要議題,但目前不確定在世貿組織支持下推動「脫碳」(decarbonization)的多邊談判是否實際,也不確定現行規則是否能適應政府為了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而採取的行動。。

第三,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速度快於國際規則的制定速度,規則制定的進展更可能來自七國集團(G7)等規模較小的組織,而不是世貿組織或20國集團等更廣泛的組織。

第四,2019年,時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阻擋世貿組織上訴機構(WTOAB)新法官的任命,剝奪該組織就爭端作出具約束力的裁決之能力,從而否定了二戰後世界經濟秩序極重要的進步。在川普的領導下,美國還對進口鋼鐵及鋁徵收國家安全關稅,這對世貿組織現行規則造成壓力。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美國選民為何不滿意「拜登經濟學」? 更多文章

拜登政府的措施

拜登政府、盟友、其他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採取多項措施,這些措施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扭轉國際經濟無政府狀態的趨勢。這些措施包括打造新的雙邊合作平台及區域合作平台,例如美國-歐盟貿易暨科技委員會(U.S.-EU Trade and Technology Council)、印太經濟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美洲經濟繁榮夥伴關係(Americas Partnership for Economic Prosperity),制定因應關鍵國際經濟挑戰的共同方法,包括脫碳、供應鏈安全、半導體生產、出口管制、投資審查。拜登政府也取消川普時代的鋼鐵關稅及鋁關稅,重返聯合國《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並加強與盟國合作,運用經濟工具因應烏克蘭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