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高興太早!美中談判後市場嗨翻,但真實關稅與你想的不一樣

川普與習近平。(美聯社)

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後,雙方宣佈將加徵關稅從峰值125%降至10%,引發市場樂觀情緒——股市大漲、訂單紛至、運費飆升。

這種情緒與過去一個多月關稅戰的戲劇性升級和反轉有關。但如果拿出計算器,仔細梳理目前的關稅情況,不難發現,一些重要的細節——

比如美國對華實際關稅,即便在大幅調降後,依然高達40%;半導體領域甚至高達70%,而且未來可能成為雙方博弈的焦點;再者,其他經濟體也開始對美國展示強硬的一面。

這些細節,不僅關乎著眾多貿易商、生產者的生計,甚至是未來90天中美貿易多輪談判下,可能涉及的關鍵之處。

實際關稅:依然高達40%左右

預期的起伏變化,讓中美貿易談判後驟降的關稅,點燃大面積樂觀情緒。中文媒體開始紛紛報道,美國運費漲價、「爆單」的新聞。

在5月10日中美在日內瓦經貿會談拉開帷幕前,市場已形成明確預期:持續緊張的兩國經貿關係將迎來緩和,雙方會通過互相降低關稅打破此前超過100%的畸高稅率局面——美國可能將對華加徵關稅回調至「對等關稅」 剛提出時34%的水平,再疊加因芬太尼問題加徵的20%,總稅率或維持在54%;中國則可能同步將對美關稅降至34%。

然而5月12日公佈的《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帶來超出預期——美國不僅撤回了4月2日之後實施的多輪累計91%的報復性關稅,還將4月2日設定的34%「對等關稅」 中的24%暫停執行90天,實際生效的 「對等關稅」 暫時降至10%。

作為回應,中國同步調整稅委會公告,將對美加徵關稅從34%下調至10%,同樣暫停 24%的關稅措施。這意味著在90天緩衝期內,兩國關稅水平被大幅拉低至 「對等 10%」 的基準線,顯著緩解了此前劍拔弩張的貿易對峙氛圍。

這就形成了中美關稅從「125%驟降至10%」的印象。但如果仔細測算,實際關稅其實非常高。

除了基準層面保留10% 的 「對等關稅」 外,爭議層面則延續了以芬太尼問題為由加徵的20%關稅,這使得川普上任後,對華關稅新增了30%。

但這還沒算川普第一任期所加關稅,當時他依據 「301 條款」 加徵的四輪關稅(前三輪25%、第四輪7.5%),但不是針對所有商品。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測算,2020年初美國對華平均加權關稅稅率為19.3%,但伴隨中國對美出口佔比下降以及出口商品類別調整,到2024年底加權平均關稅為10.7%。

這意味著,美國對華目前關稅大致為40.7%;投行高盛測算,再綜合各類調整及半導體等行業的關稅豁免美國對華實際有效關稅稅率為39%。

這也處在川普第一任期從未達到的高關稅水平。高盛認為,大幅39%的對華關稅,將拖累中國經濟增速減少0.8的百分點。

在非關稅領域同樣也不是「壁壘全消」,中方暫停或取消了4月出台的7類中重稀土出口管制,但繼續維持2月實施的鎢、碲、鉍等關鍵礦物出口限制,以及2024年12月針對鎵、鍺、銻等兩用物項的管制措施。 (相關報導: 貓奴集資千萬助攻!橘貓的「基因密碼」被破解了:原來是X染色體的ARHGAP36出錯 更多文章

此外,美方「小額包裹」的關稅此前從「豁免」變為120%,5月14日聯合聲明後將變為54%,改為按價值或按件徵收(5月25美元 / 件,6 月起50美元 / 件),雖未直接影響大宗商品貿易,卻增加了跨境電商等細分領域的運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