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週休三日能改善教育的現況嗎?

最近「週休三日」的議題引發大家熱烈討論,甚至在國發會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上有民眾提案,要讓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週休三日的國家,也通過了提案門檻。(資料照,林旻萱攝)

最近「週休三日」的議題引發大家熱烈討論,甚至在國發會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上有民眾提案,要讓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週休三日的國家,也通過了提案門檻。針對這個議題,支持和反對的民眾各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工時縮短僱主會變相的減薪,而且擔心反而造成工作量的增加;有人則贊成可兼顧到家庭,並能改善過勞的環境。

縮短工時能維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工作時間越長,效率就會越高嗎?有媒體報導英國在2022年時,進行一項由六十家企業試行週休三日的大型研究,實驗初步結果發現,實施週休三日的企業,員工在工作效率方面有顯著的成效,不僅公司的營收增加,員工的身心健康也明顯的改善,有高達九成多的公司表示會繼續這項政策。[1]目前歐美國家包括英國、冰島、美國、澳洲及紐西蘭等部分企業,已紛紛試行週休三日,成效頗佳。

國外已有不少的工會組織呼籲及推動縮短工時,像是之前曾提倡每週五提前二至四小時下班,就是能讓員工有多點時間安排週末假期。這幾年,有些非營利組織的團體積極推行每週工作四日的做法,並且進行大規模的實驗,他們之所以這麼認為,主要是能讓員工維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企業不應只考慮公司生產力的提升,也要考量員工是否在工作職場與生活獲得更高的品質。

那麼,臺灣做得到嗎?臺灣的勞工工時長是全世界名列前茅的國家,根據勞動部統計,2021年臺灣勞工的平均年總工時(正常及加班工時合計)為2000.4小時,雖然是歷年來最低紀錄,推測較低原因可能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有些企業採取員工輪班或減班制,又或者放無薪假的關係,使得實質工時減少。但臺灣與全球四十多個國家總工時相比,還是高居第四名,在亞洲國家中也高於日本、南韓,難以擺脫「過勞之島」的批評。

長期以來過勞的事件頻傳,工作時間過長或工作量負荷過重,沒有適當時間休息都會帶來身心的壓力,容易引起心血管等疾病,甚至過勞致死;而且已有研究指出疲勞是造成工作傷害的最主要因素,當工作時間拉長時,沒有適度的休息注意力就會越來越不集中,工作傷害很容易發生,它的後果不只影響員工的家庭經濟,企業的生產力也會受到影響。

經理,主管,上班族,企業,公司。(圖/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長期以來過勞的事件頻傳,工作時間過長或工作量負荷過重,沒有適當時間休息都會帶來身心的壓力,容易引起心血管等疾病,甚至過勞致死。(圖/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從學校教育怎麼看週休三日

同樣週休三日這個議題也引發教育界的關注。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及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皆表示支持。全教總理事長認為,臺灣的學習時數高於OECD國家,學生的學習時數應和工作的工時一樣集中天數,學習精進效果也比較會提高;對大學而言,潘維大校長強調或可在大學自主的精神下推動,縮短學習時間效果可能更好,也樂意成為首間實施週休三日的大學。 (相關報導: 點教育》照著走就好,不要想太多!談大學的殭屍化 更多文章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全教產)則認為要有配套措施,並指出在現行的課綱規定,全年授課日數以二百天(不含國定假日及例假日),每學期上課二十週、每週授課五天為原則下,若改為週休三日將會壓縮到寒暑假,又教師目前無法定特休假,會因為寒暑假減少,政府可能要額外撥補經費補償教師的特休假;況且若遇到孩子放假父母卻要上班時,家長恐怕須多支付把孩子送安親班或補習班的費用,這些都需要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