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該踩界觸怒普京、丟掉抗中盟友?北約該介入印太、同時制衡中俄?現實主義宗師與龐畢歐策士如何看待中俄與北約

2017年7月1日,林鄭月娥宣誓就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監誓。(美聯社資料照)

在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後不久,國際關係理論的現實主義宗師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批評白宮「不該推動北約東擴、不該為了拉攏烏克蘭與俄羅斯為敵」,否則烏克蘭就不會陷入戰火。米爾斯海默日前在義大利的歐洲大學學院(EUI)發表演說,他再次強調「美國對烏克蘭危機負有主要責任」,而且預估美俄兩強在無法接受失敗的情況下,烏克蘭戰爭恐將延燒數年、北約或許會捲入其中,甚至可能引發核戰。

米爾斯海默:烏克蘭戰爭「美國要負最大責任」

在談及烏克蘭戰爭的起因時,米爾斯海默並不同意這是普京的侵略野心、也不贊成俄羅斯企圖吞併烏克蘭,而是重複他今年稍早的論點:北約執意東擴觸發了俄羅斯的生存危機,尤其美國的推波助瀾更讓歐洲陷入當前的困境。米爾斯海默認為,烏克蘭危機的根源始於2008年4月的北約峰會,因為北約會後發表聲明,表示烏克蘭與喬治亞將成為北約的一部分。俄國當時就明確表示這件事威脅到俄羅斯的生存,但西方國家並未因此改變計劃。

米爾斯海默近日再談烏克蘭戰爭的緣由與未來走向。(翻攝Youtube)
米爾斯海默近日再談烏克蘭戰爭的緣由與未來走向。(翻攝Youtube)

米爾斯海默認為,就是美國政府無視俄羅斯的生存擔憂,才讓喬治亞與烏克蘭陷入戰火。包括2008年推動喬治亞州加入北約,當年便引發俄喬戰爭;2014年,親莫斯科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在美國支持的反政府抗爭中被逼下台,俄羅斯隨即奪取了克里米亞、並且挑起烏克蘭東部戰火連年的頓巴斯內戰。

在2014年之後。美國也持續協助訓練烏克蘭軍隊(平均每年訓練1萬名軍人),川普政府也在2017年決定對烏克蘭提供「防禦性武器」。2021年7月,美國與烏克蘭聯合舉行的「海風行動」(Operation Sea Breeze)海軍演習,更有31國海軍在黑海共同參演;短短兩個月後,美國與烏克蘭又組織了「快速三叉戟2021」(Rapid Trident 21)聯合演習,共計15國陸軍參演,美軍也表示「演習目的在驗證烏軍於美軍訓練下的成果,並且展現應對任何危機的能量」。

俄羅斯總統普京。(美聯社)
俄羅斯總統普京。(美聯社)

米爾斯海默指出,憑藉北約的武裝與訓練,讓烏克蘭在當前的戰爭中表現出色。如同《華爾街日報》所報導的— 「烏克蘭軍事成功的秘訣,就是北約多年來的訓練」。但北約與烏克蘭這些年的軍事合作,也成為俄羅斯心裡放不下的疙瘩。除了北約持續讓烏克蘭的戰力更為強大,基輔與華盛頓在2021年也開始積極運作,好讓烏克蘭加速融入歐盟、北約以及西方世界;曾主張要與俄羅斯合作解決危機的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則對俄國轉趨強硬,甚至關閉了親俄電視台,以叛國罪起訴普京在烏克蘭的親信。 (相關報導: 太平洋島國論壇》美國副總統賀錦麗視訊演說 中國武官假裝媒體到場聆聽 更多文章

米爾斯海默認為,普京從2021年2月起在烏克蘭邊境附近部署的部隊與演習,就是想要迫使拜登與哲連斯基改變路線,但直到2022年2月為止,北約與基輔都沒有停止的意思;2021年12月17日,莫斯科分別致函拜登政府與北約,要求書面保證「烏克蘭不會加入北約」、「在俄羅斯邊境附近不會部署攻擊性武器」、「自1997年以來進入東歐的北約部隊和裝備將回防西歐」;2021年12月21日,普京在對國防部官員的談話中也再次強調,「他們在烏克蘭做的事就發生在我們家門口,他們必須明白,我們已經無路可退了。他們真以為我們看不見嗎?或者覺得我們會袖手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