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度超過9成的醫界也陷#MeToo風暴 醫療和醫學組織如何補破網

知名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在廣播節目中,談到自己遭受性騷擾的經驗。(資料照,盧逸峰攝)

「身為精神科指導者,他熟知被害人被性騷擾時的惶恐與不安,所以當我要求他停止摸手的動作時,他竟反咬說:妳在對我幻想什麼?我知道妳從小沒有爸爸,所以妳有戀父情結。」這是精神科醫師鄧惠文日前在電台公開分享20多年前被大前輩性騷擾的過程。雖然鄧惠文不願證實當年性騷擾她的是誰,但她的揭露卻突顯醫界#MeToo比其他職場性騷擾更駭人的特性,即當行為人是比任何都瞭解人性弱點的專家時,他的魔爪只會伸得更長,也更加肆無忌憚。

從民進黨婦女部爆出女黨工遭性騷擾被吃案的爭議,近月台灣#MeToo聲不絕於耳,發生場域除了橫跨政治、學術、藝文、演藝圈,甚至還包括醫界。

國內女醫師自陳曾遭到性騷擾比率高達8成

根據遠見研究調查公布的「2019社會信任調查」,在各行各業中,醫師是最受國人信任的對象,其信任度91.6%,僅次於民眾對家人的信任95.8%(但家人顯然不是行業對象),更把老師、律師、總統、法官、政府官員、民代、新聞記者……狠狠甩在後面。但也或因如此,當國內這波#MeToo風潮中,醫界相繼爆出性騷甚至是性侵疑雲,且幾位被指涉的行為人都是學術與專業能力傲人的知名醫師時,也更加令人悵然。

或許有人會問,醫師也是有著七情六慾的俗世凡人,當然也就可能會成為性騷擾的行為人,同時也有可能成為被害人,這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嗎?

根據遠見「2019社會信任調查」,在各行各業中,醫師是最受國人信任的對象,其信任度91.6%,僅次於民眾對家人的信任。(取自遠見研究調查)
根據遠見「2019社會信任調查」,在各行各業中,醫師是最受國人信任的對象,其信任度91.6%,僅次於民眾對家人的信任。(取自遠見研究調查)

然根據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的統計,國內女醫師自陳曾遭到性騷擾的比率竟高達8成,男醫師曾被性騷擾的比率也有6成。不僅如此,調查顯示,在如此高比例的性騷擾發生率之下,醫界性騷事件被害人願意循體制內管道尋求協助的人,卻是微乎其微。

為什麼很多醫界#MeToo的被害人都不願提出控訴呢?難道是畏於行為人的德高望重、學術與專業形象?抑或看到前人的前車之鑑,想說就算說了也沒人信,甚至有可能遭到行為人仗著權勢反咬、打壓、霸凌…,所以只能選擇隱忍不說?

醫藥組織中充滿著息事寧人的姑息主義

身為性騷擾的被害人,台大醫學院醫學系專任教授黃韻如說了,且早在18年前就說了。但直到當年對她言語騷擾的行為人、日前再爆疑似相繼迷姦多位藥廠女業務,才有比較多人重視那一年,黃韻如因為性騷事件身心所受的傷。

「聽說我的案子是台大醫院性騷擾申訴案的首例,或者至少也是前幾例。」黃韻如表示,2005年, 那時她是研修醫師,在一次開刀房工作中,她站在某位學長醫師身後觀摩手術進行的實況,卻遭對方說出「今天怎麼這麼小」(意指他無法從背後感知被害人胸部大小)的言語性騷擾,讓她感受到極大的冒犯,以及人格尊嚴受辱。事後她向台灣大學(台大醫院全稱為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性平教育委員會提出申訴,最後卻以查無實證結案。 (相關報導: 1度5.5元太貴?政府端綠電平價專案、逼台糖拿「林相不佳」土地種電 更多文章

查無實證結案就算了嗎?黃韻如說,當年台灣社會性平意識的進步不比今日,組織中也充滿著息事寧人的姑息主義。影響所及,她的案子尚未結案,她與行為人的共同指導教授就來找她說項,理由是「就算行為人言語不遜,也沒有必要經由性騷擾申訴留下紀錄,來影響對方的前途。」但黃韻如不願撤告,此一堅持也令她成為組織內不受歡迎的人物,並間接導致她訓練結束後,作出離開台灣負笈他鄉深造與工作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