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港版國安法開始實施。三年後的今天,一位前香港立法會議員告訴德國之聲:「我們失去了自由,如今所有形式的抗議活動都被定為犯罪。」
備受爭議的國安法在香港實施三年後,這座城市的面貌和感覺都已經大不相同。在此之前,香港以高度自治和公民自由而為人所知。
自2020年以來,已有100多位人士因國家安全罪名被捕入獄,多個民主政黨和大型民間組織被解散,被當局視為敏感的書籍和電影受到審查。
最新的例子是,香港政府申請禁止傳播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流行的抗議歌曲《願榮光歸香港》。
與北京保持一致的香港政府堅稱,在 2019 年長達數月的全市抗議活動之後,國安法為香港帶來了「穩定」。
然而,一些海外香港活動人士告訴德國之聲,這項法律「徹底摧毀」了香港所有形式的自由和大多數公民自由。
「我們失去了立法的自由,我們失去了司法的自由,我們失去了選舉行政長官的自由,如今所有形式的抗議都被定為犯罪,甚至連電影和藝術這樣的軟性表達現在也被定為犯罪」,香港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現流亡澳大利亞的許智峰說。
香港這一巨大的變化始於逮捕和拘押知名政治活動人士和民間活動人士,其中包括 47 名民主活動人士和《蘋果日報》創始人黎智英等著名媒體領袖。
鎮壓還擴大到公民社會的其他領域,包括強制關閉《蘋果日報》和《立場新聞》等獨立媒體,以及下架有關天六四安門屠殺等敏感話題的書籍。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政治學者Maggie Shum表示:「這次鎮壓是針對公民社會並滲透到日常生活的第二層級的專制化。」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學者陳家洛(Kenneth Chan)告訴德國之聲,紀念六四或者為非政府組織或政治團體募捐等活動在香港已被禁止。他說:「香港政府劃定了新的紅線,以進一步加強對城市各個方面的控制。」
盡管國安法受到廣泛批評,但香港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表示,該法律並未影響公民的集會自由。
上個月,香港特首李家超在記者會上被問及個人可否公開悼念六四以及於維園點蠟燭會否被驅趕時,並未正面回應,只表示任何公眾活動或個人行為都要符合香港法律,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第二次回歸中國」
香港浸會大學陳家洛表示,隨著過去「一國兩制」所承諾的權利和自由在香港迅速消失,如今香港是在「第二次回歸」中國。
1997年,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給中國。
陳家洛表示,香港的主要機構中充斥著親北京的成員,而長期以來以獨立著稱的香港司法系統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他告訴德國之聲:「我們正在失去香港以前擁有的權力制衡和民主護欄,取而代之的是更多自上而下的管制網絡。」
2021年,香港通過了選舉制度修正案,允許親北京的機構任命大部分立法會議員,同時要求所有候選人都要通過親政府的委員會控制的審查程序。
今年4月,香港政府宣布選舉改革範圍擴大至大部分議席由直選產生區議會。 (相關報導: 「北京是聽不見外界聲音的回音室」DW專訪歐盟商會前主席:習近平的政策與全球化格格不入 | 更多文章 )
在司法方面,新的釋法允許國安案件由政府任命的法官審理。立法會5月通過修正案,賦予香港政府禁止海外律師處理國家安全案件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