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5日,適逢思想家馬克思200周年冥誕。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史觀,以及反抗資本主義的思想,在20世紀掀起一波社會主義浪潮,帶動蘇聯、中共等共產國家興起。在蘇聯解體、中共改革開放,共產國家逐漸走入資本主義市場之後,馬克思主義還適用於現代社會嗎?還是早已被掃入歷史灰燼?英國獨立記者李克特投書新媒體《VICE》,認為馬克思主義在現代社會仍有其影響力。
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 死後影響力與日俱增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Karl Marx)出生於普魯士萊茵省靠近法國邊境的小鎮特里爾(Trier),曾發表《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奠定馬克思主義(Marxism)的重要著作,直到1883年馬克思逝世之後,他的許多手稿才一一被發現,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力更在他死後與日俱增,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詮釋更不斷增殖,意涵早已不限於原本的馬克思主義。

李克特(Oscar Rickett)指出,馬克思與他的摯友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仍然是對資本主義卓越的批評家。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是貶低與剝削工人的體制,難以避免地創造各種問題,如貧富不均、浪費、富豪統治、社會不穩、紊亂的經濟,這些問題將會造成資本主義崩潰,工人階級崛起,推翻暴政。
馬克思的分析與預測在當時相當創新,他指出世界上確實可能沒有資本主義,而且資本主義存在的一天,人類不會真正獲得自由。李克特認為,馬克思提出如此創見,在他出生之後,再也沒有思想家能夠獲得像他一樣如此多的敬意、憤怒、懷疑以及優越感。統治政府的建制派常認為,馬克思主義者不是危險就是愚蠢,他們若不是邪惡的革命家,就是天真的理想主義者。
資本主義面臨危機 李克特:馬克思主義捲土重來
1990年代冷戰落幕,蘇聯解體,由社會民主主義者主導的新中間路線(Middle Way)崛起,這時有人高唱歷史終結,資本主義早已獲勝的論調,聲稱馬克思主義已經滅亡。但李克特分析,從未遠去的馬克思主義早已回歸。過去常被視為無可改變,永久存在,有如自然法則的資本主義,現在甚至被資本主義的擁護者討論、批評。

目前馬克思的影響力已擴及書籍、劇作以及電影,連西方社會的政治與思想也有所變化。2016年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對於18至29歲美國年輕人施作的民調顯示,高達51%的民眾不支持資本主義。李克特指出,這股風潮也擴及政壇,例如2016年美國民主黨總統初選候選人桑德斯(Bernie Sanders),打著「社會民主主義者」的名號,在向來標榜新自由主義以及厭惡左派思潮的美國,硬是拿下數百萬票。

英國政壇也有所變化,原本被前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邊緣化的社會主義者柯賓(Jeremy Corbyn),一躍成為工黨黨魁,儘管工黨內部的老左派仍然被不信任感與敵視環繞,柯賓儼然成為工黨核心。 (相關報導: 馬克思200年誕辰》特里爾市長:馬克思雕像不是為了吸引中國遊客 居民:我不需要它 | 更多文章 )
貧富差距、剝削感 帶動馬克思主義興起
而馬克思主義抨擊的資本主義,在現代社會仍然面臨許多問題,例如歐洲、美國、日本等運行資本主義的國家,薪水數十年停滯,工作更加不穩定,民眾可以負擔的房屋,供給量仍然很少。金字塔頂端的富人,荷包則愈來愈鼓。慈善組織樂施會(Oxfam)2017年的報告顯示,全球高達82%的財富被最有錢的1%人口拿走,全球薪資水準在後50%的37億人,財富並未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