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緣至親間是否真的存在神秘連結,足以突破時空的障礙?34年前中美洲哥倫比亞南部一場災難級的火山爆發,讓出生僅一周的嬰兒羅莎被送往國外扶養。多年來她只知生母姓名、對原生家庭其餘細節一無所知,卻在一場返鄉尋根之旅意外尋獲失散30年的姊妹,更訝異兩人在迥異的環境下成長,卻擁有相似特點,冥冥中注定再續姐妹情。
1985年11月13日晚間9點08分,哥國南部魯伊斯火山(Nevado del Ruiz)爆發,火山碎屑流融化了山頂冰層,形成高達45公尺的火山泥瀑布。泥流以每秒6公尺的速度沿著拉古尼雅河(Lagunilla)河谷奔騰直下,迅速淹沒山腳小鎮阿麥羅(Armero),2萬3000人在睡夢中不幸遭活埋,當時出生剛滿一周的羅莎(Jenifer de la Rosa)幸運地逃過一劫。

與親人失散的羅莎後來連同其他倖存的孤兒,在慈善機構媒合下被出養至西班牙。她的養父母從未刻意對羅莎隱瞞這段往事,甚至保留當年的領養文件,上頭清楚地註記著羅莎生母的名字,讓她始終好奇:「我的原生家庭後來怎麼了?」
打青少年時期起,羅莎就頻頻在網路上搜尋生母的線索,但她從未取得任何成果。對還原事件原貌的渴望引領羅莎踏入新聞界,這個身份也讓她重新以旁觀者角度,回溯這段曾讓她痛苦不安的前半生。現在已是34歲紀錄片工作者的羅莎,正投入製作紀錄片《火山的女兒》(Daughter of the Volcano),不過在她開始跨海尋根後不久,老天爺帶給她一份意外驚喜。

怎麼可能?我有個30年來從沒見過的姊妹
在羅莎以生母姓名為線索、全力投入尋訪原生家庭後,她意外發現哥國東北部有個小吃攤商,也在尋找和她生母名字相同的女士。大她一歲的瑞登(Ángela Rendón)目前是獨立扶養兩個女兒的單親媽媽,她同樣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己仍在世的親人。
羅莎與瑞登去年慈善組織負責人岡薩雷斯(Francisco González)牽線下首度見面。岡薩雷斯也在那場災難中與父兄失散,並於多年前組織了阿麥羅基金會(Armando Armero),基金會手中累積有478件尋人請求,其中有65人確認遭收養。7年前,岡薩雷斯聯繫上當地基因學者尤尼斯(Emilio Yunis),由他協助比對當年在慘案中失散的孩子,目前他所屬的研究室收集了275個DNA樣本,其中約有1/5屬於孩童時期被送養者。
Seguimos en la búsqueda de los niños perdidos de Armero pic.twitter.com/iNY6Yg9emG
— Fund. armando Armero (@ArmandoArmero) 2018年1月28日
本周四正值阿麥羅慘案34周年的隔天,當地基因研究機構證實羅莎與瑞登姊妹的DNA鑑定,兩人確實有血緣關係,羅莎和胞姊喜迎團圓。雖然羅莎坦言自己還沒消化憑空多出來的姊姊,但兩人彷彿擁有多年默契,認親當天巧合般都穿上花襯衫出席,兩人的左手臂也都有個刺青。
羅莎說:「我以為這不可能是真的,這只會發生在電影裡。」
兩人相認的契機來自生母在送養文件的署名,這代表她們的生母當年肯定也在災難中生還,才能在災後將他們交付不同家庭扶養,但她們目前在哥國戶政系統中還未查獲與媽媽的名字相符的人。
現代龐貝悲歌:經典照片直指政府救災措施不足
阿麥羅原本是盛產棉花的「白色城市」,純樸的小鎮居民專心務農、不相信多年來沈靜如「睡獅」的火山會一夕爆發。學界接連幾個月發出的警告被鎮民置之不理,直到一波波暗夜泥流吞噬沿途村莊、棉田,來到村民眼前時,早已錯過逃生時機。泥流對下游方圓100公里範圍造成巨大災害,原本人口達2.8萬的小鎮最後只剩下5000名活口。
當時年僅13歲的桑切斯(Omayra Sánchez),也被泥流摧毀的房舍殘骸困住,救難團隊試圖替她截肢並拉出面,但又唯恐泥水先讓她滅頂,長達糾結60個小時後,她不幸死於失溫與敗血症。桑切斯從鎮靜待救到瀕死掙扎,生前最後時光也化為記者手中照片,隔年以《奧馬伊拉·桑切斯的痛苦》之名,奪下世界新聞攝影比賽最佳新聞照片獎,同時揭露出哥倫比亞當局面對災變的應變不足。
I still remember you. #OmayraSanchez pic.twitter.com/Op74qQepDb
— Boo Silver (@silv3rdevil) November 16, 2015
至今,哥倫比亞兒童福利機關仍拒絕公佈當年遭送養的兒童名單。曾為尤尼斯提供DNA樣本、盼有天能與失散的一雙兒女重逢的普里莫(Gladys Primo ),批評政府害人繼續活在絕望中。已促成4個失散家庭團圓的尤尼斯,也痛批哥國當局「這些年根本毫無作為」,認為政府可以提供人民更多協助,比如增設類似的基因實驗室、並提供當年罹難者的基因樣本供人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