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新新聞》抽絲剝繭找出美國於1950年代在台部署核武證據

蔣介石(左)熱烈招待艾森豪(右)來台,艾森豪是唯一一位在總統任內來到台灣的美國總統。(資料照,美聯社)
為什麼我們要回顧這篇報導

近日美國對台軍售方針是否改變,成為熱議話題,事實上自從中國赤化後,美軍一直對於台灣的防衛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腳色,這點在1979年美國改承認北京的共產黨政權擁有中國合法管轄權之後,仍然沒有改變。而在美國前總統川普任內(Donald Trump),更與台灣的蔡英文政府合作,啟動多起對台軍售案。

1950年代敗退來台的蔣介石政權與北京共黨政權,在台灣海峽發生了兩波激烈的軍事衝突,尤其是1958年在金門爆發的八二三砲戰,更讓當時執政的艾森豪政府提供台灣威力強大的8吋砲,當時只有這種榴彈砲可以發射核彈,也讓人懷疑當時美軍在台是否曾提供國軍核彈武器。

這篇刊登於1999年5月20日出版637期《新新聞》的文章,作者抽絲剝繭的尋找美軍在1950年代台海動盪時,曾提供台灣核彈武器的各種蛛絲馬跡。根據《季辛吉談話錄──與北京及莫斯科的最機密對話》一書,紀載了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於於1973年1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和中共高層的對話中,提到美國會自台灣撤走核武,可能也是美軍曾在台灣部署核武的一個證據。

不管是核武部署還是各項軍購,美國對於台灣的建軍方向一直有舉足輕重的話語權和主導權,是可以確定的。(新新聞編輯部)

美國是否於1950、60年代台海危機迭現期間在台灣本島甚或金門部署核彈,數十年來一直引起關注台灣安全和兩岸關係的「同好」的強烈興趣。事實上,美國曾在台灣本島部署戰術性核武早已是公開的秘密,1950年代台海危機時期的《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以及美國和兩岸學者所作的研究,均已指出1950年代中期駐防台灣本島的美軍已開始配備核子武器。

支持《新新聞》

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需要您做後盾!

點此支持《新新聞》,與我們攜手檢視公共政策、監督政府,守護台灣民主自由進步價值。

華府非營利的民間機構「國家安全檔案館」分析員兼該館「核子文件登錄中心」主任威廉.布爾(William Burr),依據〈資訊流通法案〉(FOIA)和多年鍥而不捨地追蹤,不久前出版了《季辛吉談話錄──與北京及莫斯科的最機密對話》,其中刊載了美國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和國務院計劃與協調局局長溫斯頓.羅德(Winston Lord)於1973年1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和周恩來、葉劍英、喬冠華的對話,季辛吉向中共說明美國打算自台灣撤走核武以及包括U2高空偵察機在內的其他兵力。季辛吉在回憶錄中(包括新近出版的第三冊)皆未提及有關自台撤走核武的承諾,然而1973年11月10日的對話乃是美軍確曾在台部署核武的有力佐證。 (相關報導: 操勞新課綱1》人力緊縮又遇雷隊友 團隊作戰竟成高中老師最大罩門 更多文章

始於1955年

1950年代台海兩次危機(1954年9月至1955年5月、1958年8月至10月)期間,美國總統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國務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和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雷德福(Arthur W. Radford)海軍上將(此公為美台外交史上最支持台灣、與蔣介石夫婦關係最密切的軍頭)等軍政大員,都曾一再以使用戰術性核子武器來威脅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