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送孩子去資優班嗎?

把孩子送到資優班,真的就能保證有美好未來嗎?(示意圖/MIKI Yoshihito@Flickr)

前幾日因為在火鍋店聽鄰座談話,寫了一篇如果這是你的下一代,你會怎麼建議。 文末,有位媽媽留言談了自身狀況,並要我幫她出主意。

因為她的留言有點長,同時又談了好幾件事,所以我就不在這裡完整的貼上原文。 簡單的講,她提到自己是六歲小孩的單親媽媽。 覺得這孩子聰明又有思考力,可是家裡並沒有很多資源來培養他。 我那一篇文章既然講的是「資源不足家庭的孩童養成策略」,所以她就接續問我說:「在她這處境下,甚麼策略較好?」,尤其「該怎麼開發他的才智?」。

「成人教育」我因為進行了很多年,教過的人次應已經超過千人了,勉強還有些心得。 可是對於怎麼教育小孩,老實說我是毫無研究。 甚至對於目前台灣的資優班或才藝班到底在幹嘛我也一竅不通;甚麼蒙特梭利或是幼兒心理學我更是全無涉獵。 不過,對於各類教學機構的比較,我相信這位媽媽應該已經做了很多研究,無論是不同的教育方法、能補習甚麼、學甚麼才藝、各類入學方案,肯定是比我熟的。 所以我不打算針對這部分多談。

我比較想從「人生棋局的角度」提供這位媽媽在「資優教育」這件事情上一個不一樣的觀點。 不過呢,這觀點可能有些「政治不正確」,也可能只是我個人的「胡亂偏見」,所以請大家小心服用。

要回答怎麼栽培她,我倒想先問一個問題:媽媽可能要先問問自己,「覺得這小孩資質好想要刻意栽培他,這到底是客觀的分析,還是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換言之,到底是為了自己榮耀,或其實是為了小孩快樂?

所謂為了自己的榮耀,是有些父母唯一能驕傲的就是自己的小孩。 念資優班是為了要跟左鄰右舍或親戚朋友「炫耀」。 若小孩的成就能讓自己「驕傲抬頭」的話,那這問題我們外人就沒甚麼好說的了。 似乎也就只有一條路了。 無論他是否喜歡,壓著也好、逼著也好、勉強也好,就是得讓他努力往那方向鑽研;父母省吃儉用更是不在話下。 運氣好,將來若因此有出息,甚至可以改變家裡的生活,這「投資」也就有所回報了。

但如果媽媽的考量不是為了自身的驕傲,而是希望讓小孩將來能得到「最大的快樂」,那我倒覺得可以換個角度來思考一下「資優」這件事的實質意義。

我周圍也認識很多人,費盡千辛萬苦要送小孩去學才藝、進資優班、要盡早讓他接觸某些事情,認為「唯有提早準備,他將來才會比其他人優秀」,也相信自己的小孩子若能跟另一群優質的小孩在一起,最少也有近朱者赤的功效。

不過,我對這看法倒是稍有保留。

我的觀點是,大部分父母眼裡的「資優小孩」,多半只是比普通人稍微聰明一些。 普通人假設是80分,85分的小孩可能已經被父母認定是資優。 可是85分的小孩,跟那些真正「天生奇才」比起來,可能又差的遠。 (相關報導: 如果這是你的下一代,你會怎麼建議? 更多文章

當然,做父母都相信自己的小孩就剛巧是那百年不世出的天才。 但我得在此潑潑冷水。 真正的天才其實是很容易就能判斷出來的。 要不是他行為從小就非常與眾不同,不然就是有展露過人的才氣。 據說米開朗基羅很小就才華洋溢,著名的「聖殤像」甚至是他20歲初期就完成的作品。 數學家高斯十歲就能解複雜的數學問題。 音樂神童莫札特更是在三歲就具備超出常人對音樂的記憶力、六歲就已經譜出曲子了。 這些人是真正的天才、明確可見的天才、萬中選一的天才。 他們清楚嶄露才華,也讓人毫不猶豫地知道該好好培養他們。 如果你的孩子是這種,那當然二話不說該讓他的才能發展到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