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是你的下一代,你會怎麼建議?

拚命讀書,真的還是現代人唯一的出路嗎?(示意圖非本人/圖取自kaurjmeb@Flickr)

週末直到下午三點才有機會出門吃飯。但因為非正餐時間,所以只好去吃小火鍋。 這時間的小火鍋店,客人並不多,整個店裡空蕩蕩的,環繞式的座位只有幾個角落有坐人。 我的座位稍遠處坐了一個媽媽帶著兒子與女兒一起來吃飯。 兒子看起來大概是在念國中的年紀,女兒雖然看不出實際年紀,但可能比那兒子大了約一到兩歲。

因為整個餐廳很空,加上我老有偷聽隔壁桌客人講話的「惡習」,在煮肉的空檔,我閒著無事就索性聽聽隔壁那一家三口的對話。

他們談的話題實在很瑣碎。 比方說,他們在談賣三明治攤子的事情。 兒子講了他去外送三明治的趣事,也聊到有客人每個三明治都捏一捏又不買的狀況。 然後又聊到爸爸常常會回家要錢,很傷腦筋。 等我肉快吃完時,兒子講到自己被老師稱讚,是班上唯一把參考書寫完的人。 他說其他同學都不寫作業,老師在全班面前稱讚了他。 媽媽聽了則要他好好念書,不要學其他同學那樣。 至於女兒則在講打工的事情。 講到有朋友介紹打工機會,一個月可以賺多少錢…

總而言之,一路聽下來,感覺他們經濟狀況並不優渥、但是彼此感情融洽且認真打拼的一家人!

可是,我聽著聽著,其實覺得還滿辛酸的.. 媽媽做個小生意,爸爸聽起來沒跟他們住在一起,可是會賭博、還會來家裡要錢。 兩個小孩很乖巧,可是年紀還小。 姊姊年紀沒很大,已經在想辦法要打工賺錢了。 弟弟也很上進,可是還不知道要怎麼幫忙家裡。 至於這位媽媽是個很樸實的人,但也不太知道該怎麼辦能讓孩子過更好的生活,也只是叫小男孩要好好讀書,認真做參考書。

不過,我聽完是覺得媽媽的這個建議應該不是好主意。

這位小弟雖然聽起來是個認真的小朋友,只是聽他說話很明顯不是那種精明的孩子。 就算認真做參考書,成績應該也不會太好。 若只是走著「好好念書」的途徑,對於將來家庭的狀況改善恐怕不大。 媽媽一路辛苦供他念書,甚至可能反而耗損家裡寶貴的資源都說不定。

當然,我根本不認識他們,也不能趨前去胡亂建議。 不過在他們離開後,我還真的在思索「如果我是那位媽媽,我該怎麼幫忙小孩呢? 怎麼在有限的資源投入下,讓他能有更好的未來?」 因為如果只是叫他乖乖聽老師的話,或是帶著他賣三明治,很可能小孩將來也不過是延續自己的路,很難突破現狀。

所以各位讀者有甚麼想法? 如果這是你的小孩,你手上也沒太多錢栽培他,你會打算把這些資源挹注在哪裡呢?

這問題其實讓我想了好幾天。

我反覆的推敲之後,得出了幾個這樣的想法…

首先,我會建議他不要做的事情…

1. 除非他真的很會念書,不然不一定要念大學(最少不要念碩士)

我的看法是,除非他成績很好,有機會考上台成清交等前段的學校,或是能靠獎學金出國留學,不然以現在廣設大學的狀況,若只是去念個中間甚至後面一點的大學或碩士,對於改善人生的幫助恐怕極有限。 他媽媽賺的可是辛苦錢,如果只是讓他隨便拿個文憑,這投資報酬率未免太差了。 (相關報導: 為何年輕人談起現實抱怨連連,說到未來卻只能沉默?台大畢業的她,道出最深的無奈 更多文章

 這小朋友現在才剛在國中。 如果要培養他一路念到碩士、最少還要10年以上,假設大環境不變,屆時狀況很可能比現在更慘烈(人力過剩、價格會更慘)。 此外,念大學其實沒有時間限制,將來哪天想念了,都有機會回來念,所以其實沒有必要急著去亂念。 像吳寶春這樣,將來直接去念EMBA其實也沒甚麼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