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報》宣佈結束政治漫畫家尊子在該報已有40年歷史的政治漫畫專欄。該專欄過去半年多以來屢次被香港官員指責「抹黑政府」,停刊的決定再次引起業界擔憂香港新聞自由狀況。
《明報》星期四(5月11日)出版的尊子漫畫上部以「編按」形式公布該決定,稱該專欄將於星期天(14日)起停刊。報社未給出原因,只稱「《明報》多謝尊子40年來與我們一起見證時代的變遷」。
本名黃紀鈞的尊子回覆BBC中文查詢說:「我認為停刊的決定是協商下得出的。我覺得停刊的可能性常存在。漫畫因應形勢及讀者對象調節是常有的,只要不損害或扭曲含意。」
香港記者協會對尊子專欄遭停刊感到「痛心」,稱此事「反映本港容不下批評的聲音,言論自由的空間遭進一步收窄,對社會百害而無一利」。明報員工協會稱「多元社會應該包容不同聲音」。
特區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是最近一個批評尊子漫畫的特區政府局級部委。局長麥美娟星期四被媒體追問香港是否再也容不下諷刺性及嬉笑怒罵的媒體內容。
麥美娟回答:「對於個別機構或人士所作的決定,我們不評論。作為政府來說,我們會虛心接納不同的意見。」
「不過對於一些不實的言論,或與事實不符的事情,我們必須予以澄清。這是我們要讓市民清楚知道事實的真相。」
特區政府一年內6次點名批評

黃紀鈞1955年生於香港,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後曾當教師,當時已兼職創作政治漫畫。1973年加入《明報》當外電編譯,1983年獲《明報》創辦人金庸(查良鏞)邀請他接手政治漫畫專欄,他自此開始使用筆名「尊子」與「紀文」發表漫畫。
尊子在1980年代還曾為直屬中共涉港事務系統的《大公報》與《新晚報》畫漫畫,近年則以《明報》和《蘋果日報》為主。2021年6月《蘋果日報》遭香港國安警察搜查後停刊,尊子便只剩下《明報》兩個漫畫專欄。
過去八個月,尊子先後被特區政府六次指責其漫畫失實。
其中,今年1月5日,尊子發表以中國人大常委會對中國《香港國安法》釋法為題的漫畫,當中寫道:「今次人大釋法沒增加特首的權力……只是確認為維護國安,特首可為所欲為。」特區政府第二號人物,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Facebook上發文,點名批評該漫畫「對行政長官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憲制責任作出偏頗、誤導並且失實的指控」。
到4月,尊子的一幅漫畫諷刺特區政府撥備巨資予執法部隊更新器材,特區保安局局長鄧炳強4月2日點名指控尊子「用一些誤導性的指控來挑動市民對政府的不滿」,又說:「事實上,《明報》的尊子在過往六個月不只一次針對政府,作出一些誤導性的指控。」
到本周,特區政府發表整頓區議會及其選舉制度方案,尊子發表漫畫,稱只要「長官」認為合適,考試語文不及格、膽固醇過高、癡肥等都可被特首委任為指定地方組織成員,參與篩選候選人。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發文稱,該漫畫「扭曲、抹黑政府」,「內容無視事實,混淆視聽,並帶有歧視成份」。
這篇網帖還說:「近日《明報》接二連三針對政府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作出一些誤導性的言論,扭曲解讀建議方案內容,屬政治凌駕道德的行為。」

尊子以文字回應BBC中文記者查詢說,他與《明報》編輯人員一直在關注這些官方表態。被問到會否擔心遭執法人員抓捕時,他只說這「很難掌握」。
對於在這樣的氛圍下告別已工作了40年的專欄,尊子說:「我想無論從新聞工作人員或創作人員角度來看,都不會停下吧?用什麼形式或方法則須做點腦力勞動。」
他還寄語香港新聞同業:「新聞工作可說是沒有休止的。有心便有新聞,沒心便看不到新聞發生。」
尊子從前也曾遭遇其它爭議事件。1998年,尊子應邀到新加坡參與一場藝術創作交流活動,其中一幅以開國總理李光耀和時任總理吳作棟為題的漫畫被認為內容不能接受,多次要求更改。尊子不予妥協,結果所有畫作被撤展丟棄。當時香港有報章稱是新加坡官員所為,《明報》則稱是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館員所為。
1999年12月20日凌晨,葡萄牙剛向中國移交澳門治權不久,澳門特區司法警察將身處當地的尊子夫婦連同11名澳門藝術界人士拘捕扣留三個小時。尊子獲釋後稱,他當時在參與澳門藝術界組織的另類「慶回歸」活動。司警並未起訴尊子,他在2002年也再次到澳門參與「港澳報刊漫畫人作品展」。
尊子漫畫專欄結束後各界反應
此後該報在多數時間還是被視為親民主派報章,在《蘋果日報》結業後,更反被《大公報》質問「《明報》想接過《蘋果》的煽動角色」。
《明報》工會——明報員工協會——就尊子專欄停刊發表簡短聲明說:「尊子從80年代開始在《明報》畫政治漫畫,以嬉笑怒罵的方式針砭時弊,吸引讀者關注社會議題。本會對尊子漫畫停刊表示遺憾和無奈,亦感激尊子多年來為《明報》付出的心血。」
工會指出,專欄作品也應視為報章核心價值的一部分,「多元社會應該包容不同聲音,我們希望各界尊重言論自由,以及守護《明報》的核心價值,維護社會公正和善良」。
香港記者協會的聲明稱:「記協認同尊子所言,《明報》停刊尊子漫畫的原因『心照不宣』。」
「記協認為,坐擁龐大資源及公權力的特區政府連番狙擊一介文人,反映本港容不下批評的聲音;傳媒機構或擔心刊載的內容再遭到猛烈批評或被指違法,從而加劇自我審查,損害《基本法》所保障的新聞及言論自由空間,對社會百害而無一利。」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對BBC中文記者說,他對尊子漫畫遭停刊不感到意外。但他認為,政治漫畫不是新聞報道,一定會有一些比喻、諷刺。有時可能有點誇張。

陳朗昇指出,近期《明報》有不少顯得特別謹慎的行為,例如在專欄版面刊登免責聲明,強調評論內容並無引發仇恨之意。
「我不會過多怪責《明報》,因為大家都明白,你當然可以批評它沒堅持,但堅持是有後果的。能在第六次批評後才喊停並不容易。」
自《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蘋果日報》和《立場新聞》在遭遇國安警察搜查後結束運營。此外,官方香港電台也換入政務官取代媒體人領導其運作,並撤掉諷刺時事節目,以回應親建制政治人物的批評。
總部設在法國巴黎的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上周發表新一年度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香港在報告評估的18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140,遠低於2019年的73。
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與香港特區政府對英國議員小組報告「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其中,特區政府的聲明稱:「事實上,自《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本港的傳媒環境蓬勃依然。一如既往,傳媒可行使監督特區政府工作的權利;只要不違法,傳媒評論和批評政府施政,不但自由無受到限制,而且正在慣常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