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煽動恐懼的火焰」!一則推文成瑞士信貸易主的導火線 《外交政策》:社群媒體是金融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推特、臉書、WhatsApp。(美聯社)

歐洲第17大銀行「瑞士信貸」3月中旬股價崩跌,後被瑞士銀行集團收購。美國期刊《外交政策》指出,瑞士信貸易主有許多潛在原因,但導火線是一條推特推文,這顯示現在社群媒體是金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一條推文就可能引發災難性的擠兌,社群媒體與數位銀行的結合已成為銀行業的重大風險。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指出,去年10月1日,澳洲廣播公司(ABC)財經記者泰勒(David Taylor)在推特上寫道,消息人士透露,一家大型投資銀行「瀕臨危機」,但沒提到該銀行的名字。這條推文迅速廣為流傳,很快出現在美國社群平台Reddit的熱門論壇「華爾街賭場」(WallStreetBets),該論壇擁有1390萬粉絲。接下來,謠言開始流傳說這家銀行可能是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而「瑞士信貸會在下週末破產」的消息迅速四處流傳。

去年10月3日,泰勒刪除了該條推文,但當天開市時,瑞士信貸股價暴跌近12%,儘管該銀行保證擁有足夠的流動性及資本,但客戶仍不斷清空帳戶並拋售股票,直到瑞士當局迫使瑞士銀行(UBS)接管瑞士信貸。

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 Group)危機。(美聯社)
2023年3月19日,瑞士銀行集團同意收購瑞士信貸銀行。(美聯社)

3月19日,瑞士信貸被瑞士銀行接管的那天,瑞士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Finma)總裁阿姆斯塔德(Marlene Amstad)證實,導致現金提取及撤資的原因是「自(去年)秋季以來的謠言」。瑞士信貸董事長萊曼(Axel Lehmann)表示,社群媒體及數位化「煽動了恐懼的火焰」。

信任議題

2007年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瑞士銀行是首批受到衝擊的其中一間歐洲主要銀行,而瑞士信貸當時避開了所有麻煩。瑞士銀行獲得國家的紓困,縮減了投資銀行的規模,並開始將焦點放在為全球超級富豪提供財富管理服務。為了重獲信任,瑞士銀行一再向大眾道歉,並積極宣傳其新戰略。

《外交政策》指出,多年來,瑞士信貸則一直存在問題,卻吹噓自身很好,不需要改革,甚至擴大了投資銀行業務。這種傲慢的心態在隨後的數年引發數起醜聞,2014年,瑞士信貸因幫助美國客戶逃稅,遭罰款26億美元,後來又捲入了洗錢及貪腐醜聞。2021年,瑞士信貸因為投資英國金融服務公司「格林希爾資本」(Greensill Capital)損失近30億美元,投資對沖基金「Archegos」損失55億美元。

全球金融危機發生2年後,當時的瑞士信貸執行長杜根(Brady Dougan)年收入高達1900萬瑞士法郎,外加7100萬瑞士法郎的獎金。許多存款及股票被清空的瑞士公民感到憤怒。雖然瑞士信貸也有許多瑞士存款戶與股東,但杜根選擇不在乎。 (相關報導: 下一個未爆彈?市場憂心德意志銀行成為下一個瑞士信貸 《經濟學人》:這個因素最讓人擔憂 更多文章

瑞士信貸銀行。(AP)
2023年3月19日,瑞士銀行集團同意收購瑞士信貸銀行。(美聯社)

杜根的繼任者譚天忠(Tidjane Thiam)也持類似態度,他擔任該銀行執行長近5年,直到報紙報導稱他僱用私家偵探監視2位內部競爭對手,後來他黯然下台。葡萄牙銀行家霍塔-歐索里奧(António Horta-Osório)繼任瑞士信貸執行長,但9個月後辭職了,原因是他在新冠防疫封鎖期間飛往英國倫敦探望妻子,前往溫布頓網球公開賽(Wimbledon Championships),違反歐洲其他國家必須遵守的新冠防疫措施,甚至搭乘公務機前往馬爾地夫(Maldives)度假。《外交政策》指出,該銀行的內部控制徹底失敗,並損失了金錢及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