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矽谷銀行10日因流動性不足,突然宣布倒閉,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市場人士擔心出現骨牌效應,擔憂美國銀行體系將出現新一波倒閉潮。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表示,只要國家介入,就沒有理由擔心矽谷銀行倒閉會損害金融體系的其他部分,英國重量級期刊《經濟學人》12日指出,這可能是美國監管體系在全球金融危機後的最大考驗。
矽谷銀行(SVB)與近半數美國創投支持的新創公司都有業務往來,矽谷銀行向新創公司提供貸款,而其他銀行不願意這樣做,因為鮮有新創公司有資產作為抵押品。隨著矽谷過去5年蓬勃發展,矽谷銀行的客戶現金充裕,他們更需要存錢而不是借錢。
因此,矽谷銀行的存款從2017年底的440億美元增至2021年底的1890億美元,其貸款僅從230億美元增至660億美元。由於銀行透過支付的存款利率與借貸者支付的利率之間的利差賺錢,因此矽谷銀行存款遠大於貸款是問題。矽谷銀行必須購買其他生息資產,到了2021年底,該銀行已投資了128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投資於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及美國公債。

然而,隨著過去幾個月通貨膨脹惡化、利率飆升、債券價格暴跌、加上創投基金枯竭,矽谷銀行的客戶減少了存款,從2021年底的1890億美元降至2022年底的1730億美元,矽谷銀行被迫以低於當初購買的價格出售其全部流動債券組合,這些交易讓其損失約18億美元。
是否對矽谷銀行紓困
現在的問題是會不會對矽谷銀行進行紓困,如果會,多大的紓困規模才能讓矽谷銀行的儲戶不蒙受損失。加州聯邦眾議員康納(Ro Khanna)指出,矽谷銀行「是科技生態系統的命脈,他們不能讓銀行倒閉,無論這是否意味著它應該被另一家公司收購……或者獲得財政部的幫助甚至是聲明,好讓儲戶感到安心,我將把這個問題留給專家。」
政府的干預不受歡迎,但除了讓儲戶領不到錢之外,這可能是唯一的選擇,因為矽谷銀行顯然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彌補被迫承擔的損失。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曾表示,只要國家介入,就沒有理由擔心矽谷銀行倒閉會損害金融體系的其他部分。《經濟學人》指出,許多人會希望情況確實如此,而且薩默斯說得沒錯。

一家銀行倒閉時,人們通常會擔心其他金融機構也發生倒閉,這些金融機構最終可能因為與倒閉銀行的關係、它們採用類似的商業模式、或者僅是因為投資者情緒低落而暴露在風險中。矽谷銀行倒閉導致該地區的銀行股上星期暴跌近5分之1。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表示,鑑於矽谷銀行倒閉事件,她正監控一些銀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值得慶幸的是,大多數其他銀行的資產中,貸款占的比例要大得多,隨著利率上升,這些銀行的收入也在增加。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矽谷銀行閃電倒閉,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 更多文章 )
美國金融體系受到的衝擊
10日市場收盤時,美國金融體系普遍陷入困境的跡象有限。區域貸方債務的信用違約交換不常見或無流動性,美國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發行的5年期交換上星期從78個基點上升至96個基點,但同樣的工具在去年10月達到139個基點的高點,2007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期達到 1300個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