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不要監察院卻要當監委,如此風骨萬夫莫敵

立法院第一次臨時會第一次全院委員會審查監委被提名人。圖為六位監委被提名人張武修(左起)、林盛豐、瓦歷斯.貝林、王幼玲、田秋瑾、高涌誠一字排開,接受委員詢問。(蘇仲泓攝)

「在朝當思在野日,早種善因待善果;在朝如果種惡因,冤冤相報無已時。盈虛損益是天理,在野也有在朝時;人民眼睛最明亮,善因方能有善果。」這首打油詩是中華民國自有監察委員以來,唯一的「首席監委」陶百川在三十四年前的一九八三年寫的,其時,尚未解嚴,民進黨還是「黨外」,他寫文章呼籲國民黨儘速制定政黨法,開放黨禁,朝野因緣不可冤冤相報。

寫完這首打油詩,還得再等五年才解嚴;他心心念念的「政黨法」則才在去年十二月上旬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他所叮嚀的「國民黨」則歷經兩次失去執政,在政黨法三讀前,由在野搖身在朝的民進黨,則大剌剌通過於憲於法皆有疑義的不當黨產處理條例,凍結查封國民黨資產,而監察院提出的聲請釋憲案,迄無文下。對照他故後朝野易位之「冤冤相報」,只能感嘆,連首打油詩都能歷久彌新,台灣民主走得確乎跌跌跛跛。

陶百川為國會改選辭監委,蔡總統提名人不要機關要當「官」

更諷刺的是,早在他寫這首打油詩前,他已經於一九七七年就辭去監察委員職務,震動政壇,為的是敦促當局改選萬年國會!比第一屆國會全面退職足足早了十四年,當然,比諸自創黨以來就將廢監察院掛在嘴上,甚至列為政見的民進黨,卻死抱著監委不放,只有四個字形容:天壤之別。

刻正在立法院臨時會舉行的監委同意權程序,看看民進黨蔡英文總統提名的監察委員們,如何看待自己即將執掌的「權力」,一場公聽會,被提名人全員缺席;一場審查會六位被提名人中,五位直言主張廢監察院或有條件廢監察院,今日第二場審查會的另外四位被提名人大概也得面對類似問題。

監察院或許功能不彰,但監察權或監察院該不該廢,則見仁見智,早在前總統李登輝修憲時,陶百川即認為,「監察殘廢,閣揆難保(廢副署權),非政所宜」,他的辭職是為國會改選,但就權力制衡與監督而言,他認為把監察院眨為準司法機關,改為總統提名,等於廢了監察院的武功,「那就是四權憲法而不是五權憲法了。」

20180112-立法院臨時會第一次全院委員會上午登場。圖為監察委員被提名人高涌誠。(蘇仲泓攝)
立法院臨時會第一次全院委員會審查監委被提名人。圖為監察委員被提名人高涌誠,他也是支持廢監察院者。(蘇仲泓攝)

貶抑監察院藍綠皆同,朝野相互挖坑卻自己跳

憲法到底該幾權,是個爭辯不休的問題,西方民主國家,三權足矣,何須四權?不過,監察院偌大一個憲政機關,在落實民主實現政黨輪替後,卻愈來愈趨於「選廢品」,未必是怪責於修憲,反倒是朝野政黨有志一同,誰掌權都想弱化它,弱到幾乎都發不出聲音了,還得再踩上一腳才安心,即使要踩上一腳,卻也都忙不迭地送人(監委)進去被踩,而且,完全落入陶百川三十多年前的警示,朝野相互挖坑埋陷阱,通常自己挖的坑自己掉下去,亦屬台灣特有的民主奇譚。

民進黨第一次執政,陳水扁總統提名監委,全軍覆沒,他一不做二不休,從此放任監察院空轉,結果民進黨第二次執政,蔡英文總統要補足提名十一位監委缺額,立刻遭到譏嘲;民進黨總召柯建銘的辯解之辭是,現任監委都是前總統馬英九提名,「根本是國民黨的附隨組織」,言下之意,蔡英文送進去的監委豈不成了「民進黨的附隨個體」? (相關報導: 風評:把慶富案當政治鬥爭武器,只會重傷蔡英文 更多文章

不知主張廢監察院的被提名人,是為了要這份被打踩在腳底下的可笑的權力?還是比照部長的尚可之薪給?更不知被提名人當中,到底有誰會承認自己是「民進黨的附隨個體」?真的有!被提名人、即將上陣被立委審查的陳師孟,去年三月被提名時,就直言監委當然可以有政治立場,他大有可能「辦藍不辦綠」,專辦「只辦綠不辦藍的檢察官和法官」!一句話,把司法人員也一律分藍分綠,以後被他辦到的司法人員不個個成了「國民黨的附隨司法官」,陳師孟索性把辦公室開成「民進黨(或獨派)黨證發放處」算了,列出「民進黨附隨司法官」的「查案排除名單」;民進黨、蔡政府報廢監察院不夠,還準備報廢司法院,就不知早早把招牌中各地法院抹去的各地檢署,是否做好準備只辦藍不辦綠,以免被陳師孟辦?

20171223-綠色逗陣新書發表會,作者陳師孟致詞。(盧逸峰攝)
監委提名人陳師孟心心念念在獨派,但監委必須超出黨派。(盧逸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