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無數大人落淚的鉅作《幸福路上》影評:曾對生活充滿熱情的我們,長大後為何不一樣了?

2018-01-11 12:35
21097人氣

「小時候,我們都希望成為閃亮亮的大人,長大後,卻只想要平凡的幸福。」上映後高評價不輸《與神同行》,甚至有人光看預告就哭了,這部台灣人才自製的動畫片《幸福路上》,究竟在說著什麼樣的故事?(貼心提醒:以下有雷,請小心!)

小琪6歲時跟著爸媽一起搬到台北,懵懂無知的小琪不懂什麼叫做幸福,卻十分期待在「幸福路」的新生活。上學後的小琪,努力成為一個好學生,希望自己可以出人頭地符合媽媽爸爸的期許,但漸漸長大後發現,即便努力唸書依舊對自己的未來很迷惘。 畢業後小琪在阿文表哥的推薦下到美國工作、而後結婚,看似眾人覺得美好的人生,小琪卻在異地迷失了自己⋯直到媽媽一通電話通知她阿嬤過世了,小琪收拾行李匆匆地回到台灣,再度回到「幸福路」,兒時的同學們各自有不同的人生。那小琪呢?是否變成理想中的大人了?

(圖/作者提供)
 

「幸福是什麼?」,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一句話了,可同時卻也是最難找到解答的問題,沒有人知道幸福是什麼、要去哪找、要怎麼找,有人說吃飽喝足就是幸福,有人認為成家立業才是幸福,也有人覺得生活無憂是幸福,這是沒有標準解答的。

有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有人找到、有人放棄、有人最後選擇妥協折衷,知名童書《青鳥》寫道:「人類會為尋求幸福而存在。」,一對兄妹為尋找能治百病的青鳥踏上旅途,旅途中經過了許多地方、遇到了各種奇事,本以為找到了青鳥卻發現都是假的,在經過連串冒險犯難後,回到家裡的兄妹倆累得睡著了,可當他們隔天起床,竟看見家中飼養的小鳥變成了青鳥,他們將這隻青鳥送給需要治病的女孩,女孩的病治好了、青鳥也飛走了,兄妹倆卻相當滿足,因為他們發現原來幸福一直在他們身邊。

曾奪下2013年金馬百萬創投首獎、更在台北電影節獲得最佳動畫殊榮,由12分鐘短片衍生而成的長篇動畫《幸福路上》,由宋欣穎導演網羅台灣優秀動畫人才製作而成,不僅僅是完完全全的台灣製造,就連內容也充滿濃厚的「台灣味」,這也是我繼《魔法阿媽》後,第二部認真看完全片的台灣動畫作品(第三部為今年入圍金馬獎的《小貓巴克里》),《幸福路上》一如片名所言,描述一位女孩林淑琪(小琪)在長大後,回到了兒時居住過的幸福路,在這長大的過程中她逐漸迷失了自己,開始不明白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追求的是什麼,她想回到幸福路,卻認為自己似乎不屬於這條幸福路。

(圖/作者提供)
 

宋欣穎導演透過這樣的故事設定,來讓主題「幸福」清晰浮現,「能不能」回到幸福路,以及「想不想」回到幸福路,都暗指著林淑琪(每個人)在尋找幸福的路上所會碰到的自我拉扯與掙扎,還有(每個人)面對兒時的夢想與長大後的現實間的差異,自己心態上的如何調適。

《幸福路上》相互穿插著林淑琪的兒時與現在,用以凸顯她兒時的天真與長大後的徬徨,並藉由兩個年紀的她的眼去看這世界,再以長大後的林淑琪的角度,去感慨兒時與現在的不一樣。

故事時代背景設定在戒嚴時代,兒時的林淑琪經歷過戒嚴、解嚴、九二一大地震、陳水扁當選總統(完成台灣首次政黨輪替)、再到最後的馬英九當選......,可說她經歷過且見證了台灣從專制走到民主,所以對於這種大環境變化的感觸更為強烈,雖然並非每個看電影的人都曾親身經歷過,不過相信或多或少都能有所感受,至少在「感慨兒時與現在的不一樣」這一方面來講,你我都是林淑琪。

(圖/作者提供)
 

林淑琪兒時跟著父母一起搬到了幸福路,在那裡她度過了非常快樂且單純美好的童年,在學校裡她結識了混血兒女孩莊貝蒂,以及愛欺負她卻總是玩在一塊的林聖恩,三人常跑到屋頂上去,學著《科學小飛俠》用代號互稱彼此,大聲地唱著卡通主題曲,大喊著將來的夢想。

回到家後吃著母親煮好的熱騰騰飯菜,一起看著電視節目《五燈獎》,偶爾陪著母親去買東西,每到特定時間就嚷嚷著要回家看《小甜甜》,時常把許多所見所聞事物化作腦內幻想,例如阿嬤會獵人頭、老師是惡龍等童趣小幻想。她最先接觸到的「大人世界」來自表哥阿文,準備去美國發展的他,會和她分享許多台灣當前局勢,年幼的她自然是懵懵懂懂聽不懂,阿文自然也是笑笑的,只告訴她「要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和智慧去看事情」,慢慢長大的林淑琪,也是到了很久之後才開始懂得當年的阿文表哥說的話的意思,以及究竟要如何用「心」去看世界。

「時代在變,每個人被期待該走的路,卻還是沒變。」

長大後的林淑琪在阿文表哥幫助下到了美國工作,升學、讀名校、出國工作...這一切一切好像都跟父母規劃的一樣,只是她卻發現,這樣的道路到底是為了滿足父母而走?還是自己?兒時阿文表哥與阿嬤的話語迴繞在腦中,可是「長大之後很多事情根本就更看不清楚了」,對生活、對婚姻的迷惘與無助,讓林淑琪對未來感到無助,此時接獲阿嬤的過世,竟令她獲得短暫的喘息時間,毅然決然拖著行李箱回到台灣、回到幸福路,企圖在這找到答案。

只可惜的是,幸福路在這幾年變化太大,一如她的人生,即便她回到熟悉的故土,也像是來到一片陌生之地一樣。她在回來的這段時間裡,去了很多地方、重逢了很多人,例如貝蒂。於是《幸福路上》開始跟著林淑琪陷入回憶,帶領觀眾回到八零年代,除了拼湊出這時代面貌,也雙邊進行著林淑琪「自己」與「家人」兩條線,等待最終交會成一線,等待林淑琪找到關於幸福的答案。

(圖/作者提供)
 

「幸福是沒有永遠的。」

《幸福路上》從頭至尾都為幸福提出問句、假設,這是對這簡單兩個字的詞彙的想像,還有另一種憧憬,宋欣穎透過林淑琪這樣一個角色的故事、成長,去勾勒出她眼中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每個人的模樣,以及難以抹去的歷史足跡。電影中除了當時有名的卡通、電視節目外,許多情節都帶領著觀眾回到那個年代、那個還不民主、存在著政府下達抑制方言的荒謬政策的年代,強迫所有教育單位包含小學都必須成立「國語推行委員會」,若在課堂上講方言便會被罰錢,甚至掛狗牌當作處罰,宣揚著「我要說國語,愛國家」,假定你說方言就是反對政府。

其他如表哥阿文曾在信中表示自己「被請去喝茶」等事,一再顯示當時台灣政府的專制蠻橫,為了衝撞政府林淑琪像許多人一樣走上街頭、頭綁白布條吶喊抗議,為了理想中的未來藍圖,寧可放棄目前擁有的,也要全力奮戰,即便多年後可能會對年輕的自己所做的事感到後悔。

畢竟電影主旨放在探究幸福這上頭,所以宋欣穎導演並沒有放入過多的政治敏感議題,僅是簡單提起帶過,用以作為林淑琪的成長經歷,盡可能不去模糊觀眾焦點。

此外,《幸福路上》也讓觀眾看見「父母期待子女擁有的幸福」與「子女自己心裡期盼擁有的幸福」的不同,林淑琪深陷在為自己還是為了父母之中掙扎、痛苦不堪;父母也為此四處奔走、勞心傷神,幸福到底是什麼,能讓每個人為它煩心,卻又忍不住著迷不已?

電影中每個人都有自己對幸福的獨特定義,林淑琪、林淑琪父母、莊貝蒂、表哥阿文、或者是在921大地震中罹難的林聖恩都好,宋欣穎導演給予他們不同過去、現在與未來,去繽紛這部動畫作品,不過卻同時交代他們相同任務,就是讓觀眾明白幸福的多元性、未知性,以及重要性。《幸福路上》歡樂與淚水交雜,確實替每個人在追求幸福路上所會遭遇到的下了一個最好的註解。

蔡依林-《幸福路上》

作詞:李焯雄作曲:米奇林

那個當初的我現在 好嗎你失落在 哪一次 搬家但每次太陽落下 依然往上爬新的枝椏 來自 舊的傷疤

以為幸福 不在這在別處總是滿足 別人要的滿足一路追逐 原來是我怕和自己獨處我又是誰 我卻說不 清楚

成為了你理想的人了嗎那故事後來 有什麼留下但每次太陽落下 依然往上爬新的枝椏 來自 舊的傷疤

也許幸福 不過是種自如是一段路 不必通往何處也許幸福 本來沒有路要一步一步是一首歌 是裂縫的 光束是一首歌 有淚水的 溫度

送你一份愛的禮物我祝你幸福無論你在何時或是在何處莫忘了我的祝福

最後附上《幸福路上》預告片。

z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老子不負責任電影文(原標題:《幸福路上》,當初的我現在還好嗎?。)責任編輯/鐘敏瑜

最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