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都認為,血管阻塞就像水管裡黏了髒東西。到了完全堵塞的時候,就是心肌梗塞。後來發現,這個觀念是錯的!
「為什麼心臟內科醫師要把自己的LDL控制得那麼低呢? 這要從心肌梗塞說起......」我邊說邊拿出紙筆畫起我那畫過成千上萬次的圖來。

冠狀動脈是水管,負責供應心臟的養分
「心臟有三條叫冠狀動脈的血管......這樣一條、兩條、三條。」我邊說邊在心臟圖形上加畫三條像替心臟穿了丁字褲般的血管線條。「血管像是水管,負責供應心臟的肌肉養分,如果水管堵塞,還沒完全塞住時,血流不通,它所供應的區域就會養分不足,這叫做狹心症、心臟缺氧或心臟缺血,產生的症狀就是心絞痛。」
我在圖中的一條血管中段處用筆畫上一個大黑點,然後再圈出仰賴這條血管供應養分的後方肌肉。「如果這條血管裡面突然完全堵住,後方的肌肉就會壞死,便是心肌梗塞。」我把剛剛圈起來的區域都用斜線槓掉,代表這塊區域全都壞死了。
心肌梗塞時要盡快就醫,分秒必爭
「發生心肌梗塞的情況時,必須緊急就醫,一定要盡快打通血管,因為那個堵住的點後方的肌肉會逐漸壞死,十二小時之後,肌肉就會完全壞死,到那時候就算打通也救不回那些肌肉了。」
「所以,只要在十二小時內就醫就沒事了?」病人這麼問。
「不是,心肌梗塞時,肌肉每分每秒都在壞死,就像房子失火時,如果十二個小時會燒光,那麼消防隊愈早滅火成功,就可以搶救愈多面積。例如,一棟有十二個房間的屋子失火,一小時會燒掉一個房間(當然實際上火災發生時,焚燒的時間、空間不會那麼平均,在此只是舉例),那麼三個小時就滅火成功便能救回九個房間,十小時滅火成功就只能救回兩間。」
「我了解了,要愈早就醫愈好。」
「沒錯,心肌梗塞時要盡快就醫,分秒必爭。」
我看著病人,覺得他已經完全理解了,才繼續往下講。

疏通水管,不能預防心肌梗塞
「以前我們都認為,血管阻塞就像水管裡黏了髒東西。」我又另外畫了兩條線,代表血管。「今天塞了百分之三十,明天塞了百分之七十......」我在那兩條平行線中間,加上許多代表血管裡面開始堵塞的線條。「到了完全堵塞的時候,就是心肌梗塞。」我把線條中間的縫隙,用黑筆完全填滿。
「所以我們只要在血管快完全堵塞的時候,趕快通一通,疏濬一下,這樣就不會心肌梗塞了......」病人看著我畫圖,沒說半句話,也許是在YouTube 或電視上已經看我講過這一套了,臉上一點表情都沒有。「但是後來發現,這個觀念其實是錯的!」我再用黑筆在剛剛畫的圖上面打了一個大叉叉。
病人嘴巴微微張了開來,好像雖然以前看過我的解說,還是不太能置信。 (相關報導: 心肌梗塞常是自己吃出來的!專家開「護心菜單」籲5種食物要多吃,維持血壓還能預防老人斑 | 更多文章 )
「現在認為,血管剛開始出現變化,」我重新畫了兩條線,當做血管,「是血管壁愈來愈厚。」我把兩條線外面再加了兩條線。「血管壁愈來愈厚,剛開始對內徑不太有影響。」我把血管壁畫得愈來愈厚。「最後有的人就會向內擠壓,影響血管內徑,產生症狀,叫做心絞痛。」病人很專心的聽著。「但也有人沒經過這個階段,在血管壁變很厚時,沒向內擠壓,就粥塊破裂,產生血栓,血栓把血管完全堵塞,就是心肌梗塞。」我換了枝筆,畫出血栓塞住了整個內徑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