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三高 文章列表
#
三高
約 26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健康
新知
還年輕卻記憶力衰退、提早失智?醫揪研究「日常1習慣」是幫凶,不是熬夜、飲食運動
刷牙是每天必做的基本清潔習慣,不僅能保持口氣清新,還有助於預防蛀牙與牙周病。而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引用研究表示,刷牙有無徹底,正悄悄影響身體是否會中風、得糖尿病,甚至提早失智,從牙齒流到腦部的細菌毒素,竟然可能是記憶衰退的幕後黑手。臨床上遇到血壓正常、血糖也不高,卻仍發生心血管問題或慢性疲勞的個案時,常常會發現一個共通點,就是牙菌斑長期累積。
張家銘
2025-04-23 15:36
風生活
下班經濟學
不靠吃藥也能降血壓?名醫揭秘「逆轉高血壓」的6大秘訣!
您知道高血壓真的有方法可以逆轉不吃藥嗎?《下班經濟學名醫系列》分享,高血壓其實不是吃太多鹽!心臟內科醫師陳冠任建議透過簡單6大生活調整,多數民眾在6週內就能逆轉輕微高血壓,2到4週就可能見效,不但促進心血管健康,還能遠離慢性病危機。
下班經濟學
2025-04-21 16:28
地方新聞
桃園
三高每年奪走6.2萬命 蘇俊賓呼籲正視外食危機、善用App預警
國人健康亮紅燈!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問題日益嚴重,不僅盛行率逐年攀升,更與半數國人十大死因息息相關,去年(2023)因此死亡人數突破6.2萬人,佔總死亡數三成。行政院會今(17)日針對「健康台灣-三高防治888計畫」進行討論,力圖透過照護網與生活諮詢控制病情。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在會中提到,應正視外食普及化的根本問題,並善用科技超前部署。
王維傑
2025-04-17 18:51
風生活
健康
新知
比健走、跑步還更輕鬆有效!1超強運動「能降三高、防失智」,增肌減重燃脂超快
運動不一定要跑得快、跑到喘才能夠「燃燒脂肪」,事實上,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指出,「1種運動方式」不只是燃脂,更能抗老、強心、控糖,關鍵它能精準啟動我們體內一個名叫PGC-1α的分子,促進粒線體再生、抑制慢性發炎、改善血糖與脂質代謝,還能延緩肌肉衰退與代謝下降,這正是我們對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失智與老化的關鍵。
張家銘
2025-04-15 15:00
風生活
健康
新知
吃什麼可以抗老?「7大每日必吃長壽食物」,連醫生都天天吃,加碼3飲食習慣遠離失智症、三高
編按:選對食物,不只可以保持身體健康,在年紀逐漸增長時,建立正確且健康的飲食習慣,還可以有效抗老、遠離失智症、三高等心血管疾病。
遠流
2025-03-22 10:00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3成三高患者腎功能亮紅燈!國健署提8招護腎:善加利用免費健檢
慢性腎臟病早期通常無明顯的症狀,而糖尿病、高血壓和肥胖是導致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原因。國健署呼籲民眾透過運動、健康飲食、戒菸、謹慎用藥、控制三高等「護腎8招」降低風險。自今年(2025)起,30歲以上民眾可享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並新增「腎病識能衛教指導」,有助掌握腎臟健康。
黃天如
2025-03-07 14:00
風生活
下班經濟學
健康
「超慢跑」3個月瘦30kg!專家教學「5步驟」降三高 超慢跑進階竟然這麼簡單
超慢跑是一項對所有年齡層友好的運動,專為久坐、缺乏運動習慣的人設計。什麼是超慢跑?為什麼對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問題,甚至對抗肌少症都有顯著效果。《下班經濟學》邀請「超慢跑專家」徐棟英教練分享,你只需要每天15到20分鐘,就能有效的降低體重、血糖和血脂,降低慢性病風險。
下班經濟學
2025-02-11 17:29
風生活
健康
心肌梗塞有什麼前兆?不只胸痛!心臟科醫師曝出現5症狀要注意了
編按:心肌梗塞來得又急又兇,但其實身體會提前發出警訊,例如胸痛、左臂痛、頭暈等症狀,千萬別忽視!很多人以為放支架就能一勞永逸,但血管硬化是全身性的問題,真正關鍵還是日常保養。想預防心肌梗塞,記住「護心八要點」,控制三高、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才是守護心臟的最佳方式。這篇文章帶你認識心肌梗塞的前兆、復發風險,還有最有效的預防之道!
天下文化
2025-02-09 09:50
風生活
健康
美食
新知
不是鮭魚鯖魚!農業部推1種好魚「蛋白質含量比牛肉高」,富含Omega-3降三高
台灣人愛吃魚,其中台灣鯛更是備受推崇的健康食材。農業部漁業署指出,台灣鯛是全年盛產的國產養殖魚種,以高蛋白、低脂肪聞名。此外,台灣鯛富含維生素B12與多種胺基酸。不僅如此,其烹調方式多樣,無論煎、燒、蒸或烤,都能滿足全家健康美味需求。
施俞婷
2025-01-31 09:20
新聞
國內
當心冷到中風!單側無力、口齒不清都是徵兆 黃金4.5小時內這樣做還有救
冷氣團來勢洶洶,氣溫驟降幅度驚人,而低溫與溫度驟降會造成血管收縮,進而使血壓上升,增加腦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德國一項研究指出,氣溫在24小時內下降2.9度,中風風險會增為1.1倍;若是心血管風險較高的族群,包含三高、心房顫動、吸菸、體重過重、缺乏運動習慣,甚至有腦中風家族史等,風險則會增為1.3倍。
黃天如
2025-01-15 16:09
風影音
下班經濟學
風生活
【下班經濟學】這7種人最容易罹癌!名醫曝5大防癌最強食物:抗發炎、癌末奇蹟逆轉!
你知道該怎麼吃,才能預防癌症嗎?根據研究,樂觀的人比悲觀的人更長壽,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也較低,光是『開心哈哈笑』這個舉動,就可以讓免疫細胞活性暴增6倍!不生病的『藏傳紓壓術』,一起來看看!
下班經濟學
2025-01-03 18:00
新聞
國內
冬天喝酒能暖身?三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小心 國健署曝2大禦寒NG行為
2024年即將邁入尾聲,寒冷的冬季氣候使各地氣溫偏低。國建署提醒,歡慶佳節時應做好戶外保暖,由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高齡長者及3高族群更應採取正確的抗寒方式,特別是頭頸與四肢的保暖,避免喝酒暖身、取暖燙傷的NG行為,以防範低溫帶來的健康影響。
黃天如
2024-12-26 01:20
風影音
下班經濟學
【下班經濟學】超慢跑3個月狂瘦30kg!專家教你降三高:甩開肌少症!
你知道超慢跑該怎麼跑才能降三高,預防肌少症嗎?今天邀請到超慢跑專家徐棟英教練來告訴大家,進階超慢跑比你想像中還簡單,關於超慢跑的問題一次破解!該怎麼有效增強肌力,一起來看看!
下班經濟學
2024-12-20 18:00
新聞
國內
高血壓患者注意!天氣一冷血壓就失控 醫師推薦「5原則飲食法」降壓有感
冬季氣溫驟降釀血壓失控,可能對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構成挑戰,根據研究,當溫度下降時,將導致部分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上升,開業診所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許芷瑜對此推薦大量蔬菜、適量水果等「優化飲食5原則」,約3個月就能達到降血壓、營養均衡與減重多重效果。
風傳媒綜合報導
2024-12-15 22:00
風生活
品味生活
健康
消費
久坐族怕三高、肌少症,如何打造個人健康方案?新時尚運動「超慢跑」讓你運動不累,還能逆轉年齡!
腿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個心臟」,然而,現代人的久坐習慣正逐漸削弱此一重要功能,特別是40歲以上族群,由於代謝率下降,加上缺乏運動,導致腿部肌肉量不足,更可能進一步延伸三高等問題產生,讓身體年齡提早老化。
陳麗茹
2024-12-13 10:00
風生活
健康
35歲三高男走路小腿抽痛險截肢!醫籲多吃1食物,護心血管降膽固醇
台灣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種類多元的蕈菇,像是金針菇、杏鮑菇、鴻禧菇、雪白菇,健康益處很多。楊智雯醫師最近去錄《年代健康好生活》,在節目中表示飲食加入菇類的話,可以讓血糖更穩定。
初日醫學
2024-11-27 08:50
風生活
下班經濟學
健康
白蝦蓋營養!多加一步驟 變降低膽固醇、還有高蛋白的健康食材
在台灣與宏都拉斯斷交後,國內白蝦供應鏈迅速因應調整中。白蝦營養價值高,蛋白質含量高、脂肪低,也是減重族群的首選美食。有些人會擔心蝦吃多,膽固醇會過高,漁業署要教你多一個步驟就能降低膽固醇!
下班經濟學
2024-11-21 15:54
風生活
健康
茄子降三高、防失智營養高,但「6類人」千萬別吃!1毒素恐致關節惡化
現代人的生活多趨於靜態,常常攝取過多的熱量,營養卻不均衡,導致不少疾病找上門。泉源診所院長、新光醫院腎臟科前主任江守山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上表示,曾有一名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民眾,原本病情控制得宜,豈料某日關節炎突嚴重發作,甚至痛到連筷子都無法拿,詢問後發現,原來他前幾天有大量食用茄子,「這類食物有可能會加劇關節炎的症狀。」江守山提醒,茄科植物含有茄鹼,濕疹、蕁麻疹、呼吸道症狀、關節炎、自體免疫疾病及腸炎等患者,皆應暫時避開,以免產生不適症狀。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4-11-11 16:27
新聞
政治
國內
三高民眾快打疫苗!不只防病還享額外好處 中風、心血管疾病機率大降
公費流感疫苗與新冠疫苗今年一起開打,並採取「左流右新」同時接種方式,疾管署今(29)日公布,自1日開打以來4周,最新接種人數分別來到349.8萬人次與72.3萬人次。而打疫苗不僅防病毒上身,甚至還有額外好處,亞東醫院中風中心主任唐志威指出,國內外研究顯示,不管是打流感還是新冠疫苗,均有助於降低中風與心血管疾病機率。
張大任
2024-10-29 20:20
風生活
品味生活
40~50歲族群為何不快樂?壯世代回到40歲最後悔「這件事」……為人生下半場做準備,提早管理健康才能儲備能量
隨著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我們正面臨一項重大挑戰!根據最新的「壯世代人生觀大調查」,40~50歲的民眾竟然是認為最不快樂的年齡層。許多人甚至表示,如果有機會回到40歲,最希望能更重視自己的健康。這一現象告訴我們,進入中壯年後,擁有足夠的財富固然重要,但健康才是真正提升生活品質的關鍵所在。
陳麗茹
2024-10-23 08: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