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20日抵達莫斯科,對俄羅斯展開舉世矚目的國事訪問。當天下午,習近平在克里姆林宮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兩人針對中俄關係與烏克蘭問題進行長達4個半小時的非正式會談。
根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指出,十年前他就任國家主席後首次出訪就選擇了俄羅斯,很高興應普京總統邀請,再次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強調,這十年來「我同普京總統保持了密切聯繫」、「無論是我在中共二十大上連任中共中央總書記,還是前不久再次當選中國國家主席,你都第一時間給我發來賀電,我深表感謝」,習近平也不忘稱呼普京「親愛的朋友」。

プーチン「親愛なる友人」習近平「親愛なる友人」侵略戦争を現在も行っているプーチンを友人と呼ぶ習近平やはり危険人物だわ pic.twitter.com/RuP8EDFndE
— 明鳳 (@houmei20) March 20, 2023
俄羅斯明年將舉行總統選舉,習近平表示「我堅信俄羅斯人民一定會繼續給予你堅定支持」,提前曝光了普京將尋求連任的意向。習近平稱俄羅斯是中國的「最大鄰國和全面戰略協作夥伴」、「中俄關係在各自外交全局和對外政策中都佔據優先地位」、「把中俄關係鞏固好、發展好,是中方基於自身根本利益和世界發展大勢作出的戰略抉擇」。
習近平強調,中俄都致力於實現國家發展振興、都支持世界多極化、都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雙方要進一步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加強在聯合國等多邊平台的協調配合,助力各自國家發展振興,做世界和平穩定的中流砥柱。

普京則稱呼習近平為「老朋友」、「親愛的朋友」,並對其連任中國國家主席表示祝賀,強調「過去十年來,中國各方面發展都取得令世人矚目的偉大成就,這歸功於習近平主席的卓越領導,證明了中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優越」。普京還說,俄方願與中方繼續深化雙邊務實合作,加強在國際事務的溝通協作,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進程。
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與普京在會談中就烏克蘭問題深入交換意見。習近平稱:「在烏克蘭問題上,大多數國家都支持緩和緊張局勢,主張勸和促談,反對火上澆油。」強調從歷史上看,衝突最後都需要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呼籲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反對冷戰思維,反對單邊制裁、不能放棄對話努力。

普京則讚賞中方在重大國際問題上「一貫秉持公正、客觀、平衡立場,主持公平正義」。俄方認真研究了中方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問題的立場文件,對和談持開放態度,歡迎中方為此發揮建設性作用。俄新社稱,普京和習近平在晚宴時繼續溝通,晚宴菜色包括遠東海產品製作的涼菜、鵪鶉肉餅、鱘魚湯、石榴果子露、巴甫洛娃甜點。 主菜則是櫻桃汁鹿肉或伯朝拉河白北鮭。
俄新社指出,習近平與普京的主要會談將於3月21日舉行,雙方將討論經濟與軍事技術合作,可望簽署12項雙邊協議。上海環太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副理事長王南森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表示,習近平與普京的會晤是向世界發出明確信號—中國有獨立的外交政策,不受任何他國和勢力的左右和影響、更不懼怕任何人。

雖然習近平在莫斯科宣稱「中俄要做世界和平」的中流砥志,不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20日在國務院痛批,習近平訪俄會晤普京,不過是為俄羅斯的戰爭暴行提供「外交掩護」。布林肯還說,中國所提倡的停火要是不能尊重烏克蘭主權與其領土完整,那麼不過是「拖延戰術」或者根本就是「支持批准俄羅斯的征服行動」。
布林肯說:「美國歡迎任何促進公正和持久和平的倡議。 中國的提議包含了我們長期以來支持的內容,包括確保核安全、解決人道主義危機、保護平民,而且第一條內容就是維護各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但「任何結束烏克蘭戰爭和實現持久和平計劃的基本要素,都必須根據聯合國憲章的原則、必須維護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John Kirby)21日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也表示,美國擔心的正是習近平與普京在會談時呼籲停火,因為現在呼籲立即停火、若未同時強調俄羅斯非法佔據烏克蘭領土,實際上等於認可俄羅斯在戰場上搶來的土地,並以犧牲烏克蘭的主權與人民權益作為代價。不過柯比也表示,美方期待習主席能與哲連斯基總統通話,因為他更需要了解烏克蘭總統的看法,美方也會持續推動拜習通話。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3月20日表示,习近平在国际刑事法庭对普京发出逮捕令几天后前往俄罗斯,表明“中国认为他们没有责任追究克里姆林宫在乌克兰犯下的暴行”。布林肯说,“世界不应被俄罗斯在中国或其他国家的支持下采取的战术所愚弄”,呼吁停火而不同时要求俄军撤出乌克兰基本上就是支持俄罗斯的征服行动。 pic.twitter.com/95uL5IiIrA
— 美国之音中文网 (@VOAChinese) March 20, 2023
《日本經濟新聞》指出,這場習普會之所以備受矚目,因為各界高度關注中國是否會表態軍援俄羅斯、提供俄方無人機與彈藥,這也將牽動西方國家對中國啟動制裁。《日經》也指出,習近平與普京上次見面,是去年9月在烏茲別克碰頭。雖然俄羅斯遭到西方國家制裁,中國也正在應對美國發動的科技戰,不過這顯然並未影響到中俄關係。
《日經》也特別提到,「台灣」或許是拉近中俄關係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習近平想透過這次訪問俄羅斯,鞏固莫斯科對台灣問題的支持,藉此對抗來自美國的壓力。由於習近平訪俄前夕,普京才因為戰爭罪嫌遭到國際刑事法院通緝,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對此回應「國際刑事法院應秉持客觀公正立場,尊重國家元首依據國際法享有的管轄豁免」,並敦促國際刑事法院「避免政治化和雙重標準」。
不過《紐約時報》指出,在涉及戰爭罪的案件中,國際刑事法院並不承認國家元首享有豁免權。此外,中國外交部所稱的「雙重標準」可能意指美國與中俄一樣,都不是國際刑事法院規約締約國。《華爾街日報》則說,習近平雖以「和平調解人」自居,問題是俄羅斯與烏克蘭目前都在籌備春季攻勢,雙方根本沒有準備和談的跡象。不過習近平的外交攻勢可能是做給發展中國家看,因為中國正尋求提升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力。

對於習近平訪俄的「和平之旅」是否能夠調停俄烏衝突,《紐約時報》認為北京雖然剛促成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恢復外交關係,但就連中國官媒也對「習普會」乃至「習哲(連斯基)通話」不抱什麼期待,因為在一年的惡戰之後,連中國官媒也認為莫斯科與基輔的關係遠比利雅德與德黑蘭更為糟糕、雙方存在更大的鴻溝。
在《人民日報》20日刊登的普京投書中,這位烏克蘭戰爭的始作俑者表示「和平進程的未來完全取決於是否有人願意認真進行對話,這種對話也應考慮到『當前的地緣政治現實』」,俄國顯然無意放棄在烏克蘭佔領的土地,加上普京強調「有些勢力謀劃將泛歐亞共同空間分裂成排他性小圈子和軍事集團,旨在遏制我們(中俄)兩國的發展,侵犯我們兩國的利益。但這些企圖不會得逞」。當普京將俄中關係稱為「當今地區乃至全球穩定的基石」,其與西方國家的對抗態勢顯然仍會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