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秦剛點名批判美國 智庫學者:中國領導人已陷入「獨裁者困境」

2023年3月5日,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習近平正準備就座。(美聯社)

中國新外交部長秦剛星期二(3月7日)在其首次舉行的「兩會」記者會上直指美國對華認知和定位出現「嚴重偏差」,美中關係有「脫軌風險」。在此之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罕見直接點名美國打壓中國。分析人士指出,習近平和秦剛直接點名美國,預示著美中關係在短期和中期將持續惡化,而目前沒有一種力量可以打破這樣的「惡性循環」。

美中關係改善希望不大?

秦剛在記者會上談到美中關係時稱,「美國對華認知和定位出現了嚴重偏差,把中國當成最主要對手和最大地緣政治挑戰。第一粒鈕扣扣錯了,導緻美國對華政策完全脫離了理性健康的正軌軌。」

他還警告說,「如果美方不踩剎車,繼續沿著錯誤道路狂飆下去,再多的護欄也擋不住脫軌翻車,必然陷入衝突對抗。」

在此之前一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罕見地直接批評華盛頓,指責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企圖遏制中國,使中國在過去5年面臨嚴峻挑戰,全球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

這不是中國第一次就中美關係處理不好會有衝突風險對美國提出警告。不過,以往談到衝突風險時往往較為隱晦,比如,會用「某些國家」取代「美國」。

秦剛的嚴厲措辭也有些令人驚詫,有悖近期外界對中國可能放棄「戰狼」外交的預測。

去年底以來,中國與不少國家的雙邊關係因貿易和技術、台灣、人權以及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跌至歷史低點。當時有人認為,秦剛的上台,特別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的調離都意味著中國已經意識到「戰狼」外交會讓中國失去朋友,所以中國準備摒棄「戰狼外交」。

在秦剛的記者會結束後,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利明璋(Bill Bishop)就在其推文中說:「是我記性不好嗎?之前不是有人說秦剛出任外交部長是中國放軟外交聲調的一部分?」

美國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扎克·庫珀(Zack Cooper)通過電子郵件告訴美國之音,習近平之所以採取更強硬的立場很可能是因為他覺得「在不久的將來改善美中關係的希望似乎不大,所以他可能認為提出這些指控沒有什麼壞處。」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在歐巴馬政府時期擔任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主任何瑞恩(Ryan Hass)告訴美國之音,「習主席公開表達對美國的不滿,會促使中國體制內的其他人對美國採取更尖銳的公開立場。這也會導致導致更多人將責任歸咎到美國身上,並在(美中)對抗期間引發更強烈的民族主義浪潮。」

美中關係「底線一再被突破」

不過,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中國研究高級研究員張彥(Ian Johnson)認為,習近平和秦剛的做法似乎是對美國近期發生的一系列有關中國的行動的反應。

「我認為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美國的事態發展有些令人擔憂,這是這種擔憂的一種表達。我認為從客觀上講,華盛頓目前確實對中國有大量抨擊。這也可能讓中國感到擔憂,當然也會激怒中國。」 (相關報導: 「潤」出國也沒自由!《德國之聲》揭露中國如何控制海外留學生 更多文章

2月28日,美國國會眾議院新成立的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以「中國共產黨對美國的威脅」舉行首場聽證會。聽證會對中國共產黨政權對美國構成的挑戰提出警告,並稱美中之間的戰略競爭關係將決定21世紀的走向。眾議院新任中國政策領袖直言,美中之間「是場攸關生存的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