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出國也沒自由!《德國之聲》揭露中國如何控制海外留學生

(德國之聲)

對於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前來德國留學的學生而言,忠於政府是頭等大事。一份形同「緊箍咒」的限制性協議讓他們俯首聽命,而這種協議違反了德國通過基本法確保的學術自由原則。德國之聲與CORRECTIV的聯合調查研究揭示這一現象。

自由。在國外學習,遠離家園。世界各地的年輕人都有這樣的夢想。對其中許多人而言, 拿到政府獎學才有可能美夢成真。但是,如果這些獎學金卻恰恰剝奪了你所夢想的自由,又該怎麼辦?

中國和德國之間遠隔7000多公里,但德國之聲和調查報導平台CORRECTIV聯合進行的研究顯示,在德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受到中國政府的嚴格控制,尤其是得到中國留學基金委(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CSC)獎學金的那些學生們。

中國留學基金委的獎學金生必須事先簽署協議,承諾「不得從事有損祖國利益與安全的活動」。他們有義務經常向中國大使館匯報情況。違反協議者可能遭到處罰。

至少有三十所德國大學接納中國留學基金委的獎學金生。其中部分院校甚至與直屬中國教育部的中國留學基金委建立正式伙伴關係。

柏林自由大學和慕尼黑大學與CSC關係密切

慕尼黑大學(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in München,簡稱LMU)2005年與中國留學基金委簽署一份博士生培養協議。迄今為止,共有492名中國留學基金委獎學金生參與該項目。

慕尼黑大學對德國之聲詢問做出回應時表示,「中國留學基金委是慕尼黑大學至今為止在中國最為重要的學術伙伴之一」。慶祝建立合作關係15周年的一個視頻中,慕尼黑大學負責人甚至將中國留學基金委稱為「國際關係的支柱之一」,並表達「真摯感謝」。

2009年以來,共有487名中國留學基金委獎學金生就讀柏林自由大學(Freien Universität,簡稱FU)。該大學自稱與中國留學基金委維持「特別優先的伙伴關係」,並被後者視為「中國留學基金委資助學生優先選擇的東道主機構。」

不知存在「企圖恐嚇」行為

但是,作為伙伴的中國留學基金委顯然並沒有得到進一步的審視。

慕尼黑大學表示,「對於中國獎學金生和中國政府之間簽署協議的事情,我們此前並不知情」。與此同時,校方也從未得到報告稱有人試圖恐嚇中國獎學金生。「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是慕尼黑大學的基本價值,我們也向國際學生身體力行和傳遞這些價值。」

而柏林自由大學則表示,對於相關協議的個案並不知情。「但是我們知道,受資助者在資助期限結束後必須返回中國,否則顯然必須繳回獎學金。」

自由大學也強調「抵禦外國影響,捍衛學校成員的學術自由」。不過,在事關中國的時候,這一說法究竟有多現實?

忠於政府

CORRECTIV和德國之聲得到中國留學基金委在不同年份和針對不同國家的多份協議書。其中最新一份簽署於2021年,對象是一位在德國大學留學的中國博士生。這份協議書共有9頁。經過與其他協議比對,發現僅有細微差別。 (相關報導: 美中科技戰白熱化!ChatGPT掀起熱潮 《外交政策》:人工智慧競賽讓民主價值面臨風險 更多文章

協議書的核心是對政府宣誓絕對忠誠:中國留學基金委獎學金生有義務「樹立為國服務、回國服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簽署者保證「不從事有損祖國利益和安全的活動」。協議中還規定,獎學金生必須「自覺維護祖國榮譽」,「留學期間應服從駐外使(領)館的指導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