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岡儒觀點:從《咒》看食安危害及民怨—血淋淋的司法改革失敗

台灣數十年來黑心食品案層出不窮。突圍強冠黑心油事件新聞畫面。(資料照,取自華視Youtube頻道)

電影《咒》上映造成轟動,其故事原型係參考2007年在高雄鼓山區之真實刑案,當吳姓一家6口紛紛起乩、拿線香互灼互毆、互相塗抹餵食「排泄物、糞便」以驅魔,長女被毆打後遍體鱗傷、飢餓耗弱,終因肝衰竭等症狀經送醫急救無效死亡,為何家人卻深信被冤魂纏身的長女仍活著?迷信宗教且凌虐親人致死,該人倫悲劇或可反應社會上民眾們心靈痛苦及折磨。

社會上並不只有這類迷信個案,相反的,因宗教或心靈匱乏所生之凌虐或傷害,暗藏有許多不為人知的黑數。早期澎湖馬公「神壇腐屍案」,其中遭虐致死的被害人尚包含女性壇主之男友、父親,足以令人不寒而慄。筆者執業之實務經驗中,曾有「兩位年輕人姐弟」來求助諮詢,居然是聽信神壇建議,將父母用水管綁起來拘禁及毆打驅魔,該父母奄奄一息送醫急救,細節不方便多談,當父母至親都不如「師父、師姐」可信,認為「父母遭冤魂附身要毆打凌虐以救助。」筆者內心有著很深的感觸,而尋根究底真正原因為何?

近年食安問題嚴重,政府一再宣稱保障及捍衛民眾們食品安全。無論是早期米糠油、鎘米、假酒等,前陣子「病死豬或禽、黑心劣質油品、毒澱粉案件」,至於過期食品、飲品或食用原料問題等則不勝枚舉。

政府所稱「嚴正執法及保障人民權益」的同時,在宣揚司法改革下,院檢之真實血淋淋的現況。「咒」字有正向及負面意義,但主要係與精神相關,或言人民內心痛苦及民怨沖天,現今人民對司法的普遍看法,當渴求司法清正公平,但始終無法獲得正面及妥善的回應,一場場的作秀、升官之道或基層司法人員過勞,或可透過「食安案件」知悉某些真相?

雄檢:對黑心食品被告緩起訴  繳320萬元「了事?」

2022年3月16日新聞載:《黑心食品、火鍋湯底過期4年》雄檢處以「緩起訴處分」,令人愕然的是「(該案)警方現場查扣『器具』及『2萬3575公斤產品』,檢察官『認』為被告僅因一時失慮才觸法,依違反《食安法、偽造文書、詐欺等罪》將他們處分《緩起訴 2年》,黃姓被告夫妻須另向公庫支付共320萬元。」該批黑心食品原料達「2萬3575公斤」,請問:逾期火鍋湯頭底料及配合食材燉煮,對食品安全、消費者權益影響難道不嚴重?或檢方認為該案被告黃姓夫妻、員工等移送雄檢後坦承犯行,並依高雄衛生局指示已將產品回收銷毀,但確實如此?

該(興○發)公司在人力銀行的公司簡介:「真材實料保證純天然,處理過程絕不添加化學物質、色素、防腐劑等物質。…目前我們已提供『多家連鎖』麻辣火鍋店、高級飯店、紅油炒手、麻辣腐、麻辣燙滷味等商家香料食材,貨真價實。」然後實情是2萬3575公斤的過期原料,可能讓不知情的消費者吃下去?檢察官卻天真的認為「被告一時失慮才觸法。」雄檢偵查犯罪,幾時悲天憫人如斯?筆者覺得,雄檢真是一家良心慈悲企業!對弱勢者起訴打擊毫不手軟,對黑心商品販售商的被告呢? (相關報導: 楊岡儒觀點:現代東廠記?三問未來總長邢泰釗 更多文章

「過期火鍋湯底案」,懇求雄檢「掛保證」告訴民眾們:「這批過期食用品,通通收回銷毀了,從來沒有被消費者們吃下去過?」真是奇怪至極,怎抓到被告且罪證確鑿,無巧不成書的每個都說「我是第一次初犯」,偏偏檢座就相信了。難怪辦案雷厲風行,被告們均依法膺服案件,最可憐的還是消費者。原來作秀歸作秀,實務的真相會讓您痛苦無比的,難怪司改之路,始終在「夢中畫餅充飢」。有趣的是,今年3月底在楠梓地區同樣查獲過期食品供團膳1300人食用,此案另由「橋頭地檢偵辦」,不知檢方偵辦後續處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