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選落幕,日本國會1日下午召開特別國會,進行第98任總理大臣選舉,在眾參兩院擁有過半勢力的安倍晉三成功連任。同日晚間經天皇認證後,第四次安倍內閣正式上路,安倍也可望成為任期最長的日本首相。由於安倍日前才剛改組內閣,所以全部閣僚通通留任,沒有新的人事更動。
安倍晋三首相、第98代首相に選出 第4次安倍内閣が発足 (産経ニュース) - LINEアカウントメディア https://t.co/SXbF68Z65a #linenews @news_line_meから
— 大徳@TeamABC (@SadistYdai) 2017年11月2日
安倍有望成為任期最長首相
現年63歲的安倍晉三在東京都出生,父親安倍晉太郎曾與竹下登、宮澤喜一並列「日本政界三大領袖」;外祖父岸信介、外叔公佐藤榮作都曾擔任日本首相,為政治世家,常被外界稱為「一家三首相」。安倍在快滿30歲時才踏入政壇,起初只是擔任其父安倍晉太郎(當時為外相)的秘書官,直到父親逝世後,才正式參選眾議員。
第4次安倍内閣が発足 「安保環境最も厳しい」対北圧力「最大限高める」 補正予算案編成指示 特別国会は来月9日まで https://t.co/w2y2dvJc1J
— ながお (@yuliy4wmkor) 2017年11月2日
歷任內閣官房副長官、自民黨幹事長、內閣官房長官等要職後,安倍在2006年的自民黨總裁選(即黨魁選)中,大勝麻生太郎、谷垣禎一,成功當上黨魁,而後被選為內閣總理大臣(即首相)。當選當時安倍僅有52歲,不但是日本首位戰後出生的首相,同時也是戰後最年輕的首相,直到2011年野田佳彥接任,紀錄才被打破。
RT @nhk_news: 閣議で内閣総辞職 第4次安倍内閣発足へ #nhk_news https://t.co/Hkg7ykhqnI
— 人工無能と化したクロX (@munouAI_kuro) 2017年11月2日
原以為安倍會就此大展鴻圖,沒想到上任僅一年,安倍就因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問題辭任,匆匆離開政壇,當時甚至成為反對者笑柄,認為他膽怯無能才會走人。而後自民黨又在眾院選舉大敗民主黨,政權交替。沉寂幾年後,安倍在2012年再次當選自民黨總裁,而後隨同年眾院選自民黨勝出,安倍重回首相大位。安倍除是自民黨創黨以來,首次回鍋的黨魁外,也是日本平成時期首位回鍋首相。
外交、內政政績獲肯定
不僅如此,安倍還在2014年4月打破前首相野田佳彥的在位紀錄,成為前首相小泉純一郎2006年卸任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首相。除打破在位紀錄外,安倍在中日關係上的突破也備受肯定。在民主黨執政期間,日本與中國因釣魚台列嶼問題(日本稱「尖閣諸島」)長期交惡,直到2014年安倍前往北京參加亞太經合會(APEC),才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短暫見面,而後逐步恢復兩國外交。
「責任の重さを胸に刻み、謙虚な姿勢で、真摯(しんし)にあたっていく」有言実行してほしいものです。第4次安倍内閣発足:改憲議論呼びかけ 首相会見 - 毎日新聞 https://t.co/blq0FYC9ml
— リーベルト (@tokoname1117) 2017年11月1日
《德國之聲》(DW)分析,安倍之所以能在2012年重新掌權,主要是因為民主黨未能妥善處理2011年東日本大震災爆發後,福島核電廠的核外洩問題。而安倍重新掌權後,推出一系列的經濟改革政策,包括貨幣寬鬆政策、刺激民間投資等,被稱為「安倍經濟學」(アベノミクス),甚至還當選2013年的流行語大賞。
【第4次安倍内閣 発足】19人全員の閣僚は再選だが復習再び《仕事人 内閣》 pic.twitter.com/vRuTTtKgfW
— Chieko Nagayama (@RibbonChieko) 2017年11月1日
除經濟政策,安倍的修憲之路也備受矚目。安倍除在2015年強行通過《新安保法》,解禁部分集體自衛權,引起國內外爭議外,這次眾院選自公聯盟大勝,可以說是為安倍的修憲大路打下基礎。安倍一方面積極拉攏美國,一方面對北韓持強硬態度,在眾院選期間也再三強調,將加強對北韓的施壓政策。
第4次安倍内閣発足 補正予算案編成 憲法改正論議の行方焦点 https://t.co/spOEbzMggk
— くろ٩(╹⌓╹ )۶' (@Trialanderror_v) 2017年11月1日
這次眾院選落幕,安倍成功連任第98任總理大臣,不但成為平成時期第2位達成三連任的首相,同時也是現行憲法頒布後,第二位擔任四屆內閣的首相,第一位則是吉田茂,紀錄十分驚人。《Record China》分析,若安倍在明年秋天的自民黨黨魁選勝出,很有可能成為超越前首相桂太郎,成為日本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首相。
日媒:安倍將面臨更多挑戰
《產經新聞》評論,第四次安倍內閣落成後,安倍政權除要面臨北韓核武、高齡少子化等議題,還要處理明仁天皇生前退位事宜,及修憲等問題。在北韓不斷揚言不會放棄核武的情況下,美日同盟要如何逼退北韓,成為新內閣的施政要點。加上中國持續進出南海等爭議領海,安倍政權應保持緊張感,謹慎處理國政。《每日新聞》指出,1日召開特別國會時,朝野雙方雖決議延長會期至12月初,但執政黨一開始僅願延長至11月8日,很有可能是想減少各議員追問森友、加計學園弊案的機會。
安倍首相は、かみ合わない返答をいつまで続けるのか―第4次安倍内閣発足の記者会見から(上西充子) - Y!ニュース https://t.co/fgpj5xCHmd
— とーこ♪ (@tohko522) 2017年11月2日
《日本經濟新聞》指出,相對於在5月的憲法紀念日時,安倍揚言要在2020年落實新憲法,遭到各界批評,新內閣落成後,安倍表示目前還未有確切修憲時程,強調會和朝野政黨進一步討論。若安倍成功完成修憲,將是他從政生涯中的重要政績。《日刊工業新聞》則評論,安倍自2012年重新掌權至今,在內政、外交方面皆有實質政績,經濟雖維持在一定水準,但大多是靠每年政府的修正預算、日銀的金融緩和政策低空過關,不算是真的「經濟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