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小、高中上學改9點到15點」連署過門檻!家長:超擾民!小孩誰接、競爭力只會更爛

公共政策平台於上周再次提案「高中及國中小上課時間改為9點到15點」,一再重提的上學時間問題究竟出在哪?(圖/あめまん@pakutaso)

「我也希望他們不要上那麼多課啊!可是我跟老公都要上班,那誰來送?」吳媽媽身兼上班族與兩個國中孩子的媽,道出台灣家長面對教育的無奈,她口中日常生活般的抱怨,背後卻是過去幾年來,吵也吵不完、最後都不了了之的學生上學時間問題。

公共政策平台日前通過「高中及國中小上課時間改為9點到15點」的附議門檻、正式成案,主管機關必須在兩個月內答覆。

該提案主張:「台灣是世界上課時間最長的國家,造成學生一天只能睡5-7小時、未達9-10小時之標準,影響學生健康」因此,希望能夠藉由縮短上課時數減輕學生的負擔。

台灣的上課時間真的很長嗎?不然孩子到底要睡多久才夠?為何提案過數次了,依然無法實現縮短上課時間的理想呢?問題究竟出在哪,數據會說話!

「血汗學生」:台灣孩子上課時數位居全球之冠

自2015年開始,上課時間過長這個議題就屢次躍上新聞版面,市議員王浩宇曾調查各國學生的上課時數,台灣以9.5小時居冠,而且這數字僅是在學校、課表上的「最低時數」,更別說學生下課後還要補習、做功課、準備隔日的考試。即使是台灣的上班族,也未必有這麼長的工時,那為何我們的孩子得受這種罪、過這種「血汗」生活?

擷取.PNG
世界各國學生上課時間與平均時數。(資料來源/王浩宇臉書;製表人/陳憶慈)

作為家庭主婦、家中有兩個國中孩子的林太太,卻對這個提案不以為然:「睡不飽大概是都在滑手機吧!跟上課時間哪有什麼關係?」但這種說法,在美國匹茲堡大學神經醫學教授溫蒂・特羅克塞爾(Wendy M. Troxel)的眼中看來簡直大錯特錯

她本身也主張美國必須再減少上學時數。她說,許多家長認為:「我們家還不錯, 孩子有睡到 8 個小時!」 但要記得,8小時只是最低標、你家只是剛好及格!而且,「睡眠不足的主因就是公共政策,不是因為荷爾蒙、社交生活,或是社群軟體所造成的。」

當全國的青少年都睡不飽,會產生什麼問題呢?首先,我們必須得了解在發育的孩子。青春期時,生理時鐘會被延遲,青少年的體內會等到晚上11 點左右才開始釋放褪黑激素, 這比一般的成人晚了 2 個小時。

也就是說,早上六、七點醒來的青少年, 他的生理狀況相當於凌晨四、五點醒來的成年人,因此孩子有許多令人討厭的特質:如情緒化、焦躁、憂鬱等,都是長期睡眠不足所致。從美國的調查數據發現,睡眠不足甚至讓孩子的沮喪或無助感會增加 38%、自殺的傾向也增加了 58% 。同樣的主張,不論是美國的國家睡眠基金會,還是美國的教育部都一再堅持。

00.PNG
(圖/公共政策平台)

家長:「提案根本不切實際、小孩誰來接?」

既然晚上學的理由,對兒童與青少年百利而無一害,為何總在提出後,被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其實,今年初也曾有一次類似的提案連署,主張「高中生普遍睡眠不足,上學時間應延遲」同樣引起熱議,但教育部最後僅將上課時間微調成:學生一周可有兩天 8:10 到校,其他三天則維持現行 07:30 到校,調整過後,學生在校時間依然「血汗」。難道縮短上課時間有什麼無法解的理由? (相關報導: 台灣家長對女兒的期待,抹煞了多少女科學家?「理工女」嘆:當初不知被多少親友唱衰 更多文章

「他們下課會去補習,晚上回家又吃點東西、然後去洗澡,再寫一下學校的功課,有時候都11、12點了,但我們(做家長的)也很無奈啊!如果照這個(提案)的話,太早下課補習班又沒開,沒人接、家裡沒人顧啊!社會新聞那麼多可怕的,我哪敢讓他們自己回家,不然還要再花錢上安親班喔?」吳媽媽家裡夫妻倆每天八點多上班、六點下班,若孩子「晚上課、早下課」接送十分不便,不然就要額外花錢在安親班上,會造成家庭再多一筆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