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菱綜合材料公司(三菱マテリアル)7月針對二戰期間不當對待戰俘問題公開道歉後,目前正積極與曾被強制勞動的中國勞工談判和解。三菱提出的條件包括道歉、每人賠償10萬人民幣(約合新台幣51萬元)、設立紀念碑等,截至4日已與5個中國受害勞工團體達成和解。日媒報導,三菱此次恐支付高達80億日圓(約合新台幣20億元)的賠償金,是日本企業戰後賠償人數與金額最多的一次。

在1972年發表的《日中共同聲明》中,中國政府曾宣告「放棄國家及個人的賠償請求權」。日本政府以「賠償問題已解決」的立場,於2007年最高法院強行徵調勞工訴訟中,首次公開判定「(中國的)賠償請求權已無效」。因此中國法院過去皆未受理強行徵調勞工相關訴訟,直到2014年初才創下首例,也讓事件也出現轉機。

《朝日新聞》指出,三菱於2014年1月向原勞動者及其遺屬透露和解協商意願,表示:「戰後70年將至,我們期望尋求落幕的解決辦法。」除了公開道歉外,三菱跨越政府立場「日中之間戰爭賠償問題已解決」,和受害勞工團體進行交涉,對日本國內其他企業帶來巨大影響。
【歴史修正主義の終わり】三菱マテリアルは、前身の三菱鉱業時代の旧米軍兵士の強制労働を謝罪。http://t.co/zvecDSTk5F 続いて中国でも強制労働被害者と和解を進める。http://t.co/MZp27cXl2V 安倍首相の歴史修正主義は通用しない。世界の非常識です。
— 金子勝 (@masaru_kaneko) 2015 8月 4日
三菱談和解:道歉、賠償、建碑、出資調查
《中日新聞》報導,三菱於7月23日與中國受害勞工團體協商和解方針,公布和解書內容:(1)表予深切的反省及誠摯的歉意;(2)由三菱出資,賠償受害勞工每人約200萬日圓(人民幣10萬元);(3)設立紀念碑的1億日圓(約合新台幣2千多萬)、案件調查費的2億日圓(約合新台幣5千多萬)皆由三菱出資;(4)根據和解協議達成,確認本案件(受害勞工問題)完全解決。

受害勞工團體:不滿意,但希望在有生之年解決問題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在3日達成和解的「三菱受害者聯誼聯席會」、「長崎三島受害者聯誼會」、「河北三菱分會」於記者會中發表共同聲明:「我們對三菱所提出的謝罪書及賠償金額皆不滿意,但考慮到受害勞工均年事已高,希望在其有生之年解決賠償問題,在徵詢大多數受害者及其遺屬意見後,決定接受和解協議。」《Record China》報導,中國受害勞工團體表示:「若和解內容兌現,對中日友好及世界和平皆有很大的意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根據日本國政府內閣《關於向日本內地輸入華人勞工的決議》,約39000名中國勞工被強擄至日本。敝公司前身的三菱礦業株式會社及其承包公司(包括三菱礦業株式會社子公司的承包公司)接受其中一部分3765名中國勞工到其作業場所,強迫其在惡劣的條件下勞動。其中,多達722名中國勞工身亡。這一問題至今尚未最終解決。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敝公司坦誠地承認各位中國勞工人權被侵犯的歷史事實,並表示深刻反省。各位中國勞工遠離祖國及家人,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承受了巨大的磨難和痛苦,對此,敝公司承認作為當時的使用者的歷史責任,向中國勞工及其遺屬真誠的謝罪。並對身亡的各位中國勞工表示誠摯的哀悼。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敝公司承認上述歷史事實及歷史責任,並且從為今後日中兩國友好發展作出貢獻的角度,向為最終整體解決本問題而設立的中國勞工及其遺屬的基金支付款項。為了不重蹈覆轍,敝公司協助設立紀念碑,並承諾將這一事實世代相傳。
《新京報》披露的三菱謝罪文
於2014年開始與三菱進行交涉的團體,除上述5個團體達成和解外,其中「聯合會三菱分會」則拒絕進行和解。《每日新聞》報導,該團體相關人員表示:「和解案缺乏明確的賠償想法及真誠的道歉」,主張繼續進行於去年3月上訴至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訴訟。
受害勞工:被剝奪身為人的尊嚴,是我最感煎熬之事
《TBS電視台》曾採訪當時的中國受害勞工,現居河北省唐山市的劉士禮先生(90歲),劉先生表示,71年前的8月,日本軍突然包圍他的村落,強行將他帶至三菱位於北海道的採礦場。娓娓道出當時的情況:「被剝奪身為人的尊嚴,是我感到最煎熬的事。中國人完全不被(日本人)當人對待,我們甚至連名字都沒有,他們(日本人)用代號1、2、3……來稱呼我們。」「我每天工作12個小時,然後洗澡睡覺。不斷重複睡覺、工作的生活模式。我漸漸停止思考,腦袋變得一片空白,不知如何是好。」

陸媒肯定三菱邁出重要一步
北京《京華時報》報導:「三菱為歷史問題道歉、並支付賠償,有其價值存在。在多數日本企業對此問題保持緘默的情況下,(三菱)認知到自己的責任,值得嘉許。」《新京報》日前則在社論中指出:「三菱公司的「悔罪」之舉,即便遲到了,也是對歷史正義的補課。中日之間的歷史和解從根本上說是兩個社會之間的和解,三菱邁出了重要一步。」
三菱マテリアルと元中国人労働者の和解の動き、韓国外交部関係者「一連の動向を注視し続ける」―韓国メディア(Record China) http://t.co/H8XIaqTQX9
— shanghai|中国上海ツイッター (@shanghai_info) 2015 8月 5日
針對三菱公司曾表示也願意向二戰期間被強徵的英國、荷蘭、澳洲等國戰俘道歉和賠償,不過朝鮮半島的勞工除外,理由是二戰期間朝鮮半島已被併入日本。《韓聯社》報導,南韓外交部公報負責人柳昌浩4日表示「會持續關注接下來(三菱)的動向」,對於三菱主張韓國勞工與中國勞工賠償問題「性質不同」,則持保留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