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謙專欄》美國協防台灣的兩種策略:華府40年來為何奉行「戰略模糊」,如今「戰略清晰」又為何眾望所歸?

2020環太平洋軍演的壯盛軍容。(美軍太平洋艦隊臉書)

隨著中美新冷戰開打,台灣的戰略地位日益重要,各界要求華府放棄 「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 的呼聲也日益強烈。說的直白些,就是希望美國政府明確承諾以武力防衛台灣、抵抗來自對岸的中國攻勢,也就是從「戰略模糊」改採「戰略清晰」(strategic clarity)。就連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H.R. McMaster)8日參加「凱達格蘭論壇-2020亞太安全對話」時,也對台灣的與會者強調「要讓解放軍知道威脅無法成功」、「我們必須加強防衛台灣」,美國對於台海問題的「戰略模糊」,似乎已經到了退場時刻。

什麼是「戰略模糊」?

「戰略模糊」的經典表述,一般認為是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 Jr.)在1995年時的公開說詞。這位提出「軟實力」(soft power)、「巧實力」(smart power)等經典概念的著名政治學者,當時在柯林頓政府擔任國防部國際安全事務助理部長。奈伊在台灣正準備舉行首次總統直選、兩岸處在第三次台海危機之際受邀前往中國訪問,並且在北京被問到「美國會不會出兵介入台海」?奈伊的回答是「那必須視情況而定」。(It would depend on the circumstances.)

許多分析家都曾指出,在奈伊之後,美國政府一直保持著這種「戰略模糊」。不過曾在小布希(George Walker Bush)政府擔任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目前是華府智庫美國外交關係協會會長的哈斯(Richard Haass)指出,其實早在奈伊之前,無論白宮裡頭坐的是共和黨人還是民主黨人,美國政府與台灣斷絕正式外交關係後,華府就一直拒絕回答「中國如果出兵台灣,美國會不會也出兵護台」之類的問題。

中共十九大:中國國家主席、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強調一個中國、一國兩制、九二共識,推動和平統一(AP)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十九大強調「一個中國」。(AP)

一般認為,華府對台海問題含糊其辭、不預先表態將在何種情況下介入台海危機的態度,有兩方面的好處。眾所周知,台灣問題一直被北京視為「核心利益」,任何國家想要跟中國建交,就必須承認他們所設下的「一個中國」原則,不能承認台灣政府的合法性、更不可與台灣政府建交。美國一方面不去正面挑戰「一中原則」、讓自己捲入台海問題與兩岸衝突,但另一方面又不否認「可能出兵保衛台灣」的可能性,讓解放軍不敢輕易跨越台灣海峽。

除此之外,「戰略模糊」也大幅降低台灣逕行宣布獨立的可能性。哈斯就曾指出,台灣領導人既然無法得到美國的防衛承諾,自然不敢輕言宣告台獨,從避免了進一步的台海危機甚至兩岸戰爭。中國政府曾一再強調,「台灣獨立」就是武力解放台灣的時機,這條「台獨=武統」的公式甚至被寫進了2005年在北京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若發生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中國政府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相關報導: 共軍真的能阻止美軍協防台灣?軍事專家解析解放軍vs.美軍的反A2/AD戰力 更多文章

偶發的兩次「戰略清晰」時刻

雖然美國的「戰略模糊」策略確實維繫了40年來的兩岸和平,不過華府的曖昧其詞,仍舊未能阻止北京在1995年7月與1996年3月對基隆、高雄外海兩度發射飛彈。雖然不是直接對台用兵,但美國政府的不欲表態也至此「破功」,柯林頓政府對這兩次武嚇行動都做出明確回應:派遣獨立號與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到台灣附近海域巡弋。推崇「戰略模糊」者,往往忽略了美軍在1995到1996年的「台海飛彈危機」中,確實露出了「護台」的底牌與願意調動的兵力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