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文化遺產豐富,卻因戰亂頻仍,歷史文物屢遭摧毀。美國歷史學家杜普莉在1962年造訪阿富汗後,半世紀以來致力於保存阿富汗文化,儘管經歷蘇聯入侵、神學士當政、美國發動戰爭等阻礙文化保存的事件,她仍然不改其志,創建喀布爾大學的「阿富汗中心」,保存大量阿富汗文化史料,她也因此被譽為「阿富汗的祖母」。杜普莉10日病逝於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享壽89歲,阿富汗各界哀悼不已。
從小接觸亞洲文化 杜普莉情定阿富汗
1927年10月3日,杜普莉(Nancy Hatch Dupree)出生於美國紐約州的庫珀斯敦( Cooperstown),父親曾任英屬印度與英屬錫蘭(Ceylon,現為斯里蘭卡)的開發顧問,母親研究印度劇場,讓她有豐富的跨文化經驗:從小在特拉凡哥爾王國(The Kingdom of Travancore,現為印度喀拉拉邦與泰米爾納德邦南部地區)成長,高中在墨西哥念書,之後獲得美國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中國藝術的碩士學位。杜普莉畢業後回到亞洲,選擇與父親一同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工作。
她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時,結識胸懷抱負的外交官沃夫(Alan D. Wolfe),兩人在錫蘭結婚。她婚後隨丈夫一起派駐伊拉克與巴基斯坦,1962年,沃夫被派到阿富汗首都喀布爾(Kabul),杜普莉隨丈夫一起前往,這段旅程改變她的一生。
幾年後,杜普莉在當地認識鑽研阿富汗文化及歷史的知名考古學家路易斯.杜普莉(Louis Dupree),路易斯已婚,已有妻小。杜普莉與路易斯興趣相投,兩人爆發婚外情,杜普莉選擇與沃夫離婚;1966年冬天,她與路易斯在喀布爾結婚。

杜普莉夫婦婚後定居阿富汗,他們造訪全國的古蹟,還追溯過去探險家的路徑,將其記錄下來,丈夫負責考古,杜普莉負責撰寫導覽手冊。他們在喀布爾的家成為1970年代阿富汗與國際學者彼此交流知識與想法的重要據點。
蘇聯入侵、神學士執政 杜普莉仍不改其志

然而好景不常,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杜普莉被迫離開喀布爾,丈夫也遭懷疑是美國間諜,被共產黨政府驅逐出境。他們後來定居在阿富汗游擊隊的大本營、鄰近阿富汗的巴基斯坦「白沙瓦」(Peshawar),丈夫跟隨游擊隊進入阿富汗,杜普莉則與阿富汗難民一起工作,記錄當地文化。
蘇聯解體後,阿富汗局勢仍不穩定,1996年伊斯蘭激進組織「神學士」(Taliban)攻陷喀布爾,執掌阿富汗。杜普莉當時多次前往喀布爾與神學士政權的高官碰面,不僅致力於保存公共圖書館,還試圖說服神學士官員不要摧毀歷史文物。然而,神學士政權仍在2001年炸毀被UNESCO列為世界遺產的巴米揚大佛(Buddhas of Bamiyan)。
1999年開始與杜普莉共事的卡德丹(Abdul Rahim Qadrdan)回憶說,巴米揚大佛遭炸毀後,杜普莉雙眼含淚走進辦公室,說道:「他們把大佛炸毀了。」

認識杜普莉已43年的阿富汗國家博物館(Afghanistan’s National Museum)前館長馬蘇迪(Omara Khan Massoudi),回憶杜普莉那些年到喀布爾搶救阿富汗古物的過程,當時神學士政權想摧毀所有非伊斯蘭的文物,杜普莉於是協助博物館加裝32道金屬門,成功保護博物館的文物。
杜普莉說過:「文化尚存,國家永在。」(A nation stays alive if its culture stays alive),這句話讓馬蘇迪深受啟發,後來將它刻在博物館的石頭上。
創建阿富汗中心 死前掛念未完成計畫

為了保存阿富汗的歷史,杜普莉寫過5本書,並出版逾百篇文章與小冊。她於2006年創立阿富汗的「學術綠洲」:喀布爾大學(Kabul University)的阿富汗中心(Afghanistan Center),這座中心是阿富汗最大的圖書館與研究中心,收藏了超過10萬件一手與二手的史料,是阿富汗歷史研究的寶庫。杜普莉常說,創立阿富汗中心是為了完成亡夫的意願。
2007年,杜普莉創辦路易斯與南西.杜普莉基金會(Louis and Nancy Hatch Dupree Foundation),致力讓更多人知道阿富汗的歷史。她也推廣行動圖書館計畫,透過驢子的運送將數千本書帶到阿富汗的鄉村地區,讓當地民眾獲取更多知識。

杜普莉過世之前,儘管腿部受傷,心肺功能也不佳,她仍不願到美國接受治療,因為她還掛念手上沒完成的計畫:整理她所蒐集的上千張照片,包括她與已故的丈夫早年在阿富汗各地考古所拍的珍貴照片。
各界哀悼 「阿富汗就是她的家」
阿富汗中心主任瓦法(Abdul Waheed Wafa)說,杜普莉「強烈希望」向社會大眾介紹她1960年代與1970年代的阿富汗,當時的阿富汗尚未被蘇聯佔領,也沒受到神學士政權統治與美國入侵,她會說:「很多阿富汗的年輕人不知道自己的國家多美,不知道阿富汗鄉間有多美。」也因為這份對阿富汗文化與歷史的熱愛,杜普莉死前仍留在阿富汗,瓦法認為「阿富汗就是她的家」。
The incredible #NancyDupree devoted her life to #Afghanistan. It's important that her admirers help keep her Dupree Foundation thrive. RIP. pic.twitter.com/N9bZQFNQK1
— Bashir Ahmad Gwakh (@bashirgwakh) 2017年9月10日
杜普莉過世的消息一出,阿富汗政要紛紛表達哀悼,曾為人類學家,認識杜普莉夫婦數十年的阿富汗總統賈尼(Ashraf Ghani)稱讚杜普莉是「獻身於阿富汗歷史與文化的偉大公僕。」阿富汗前總統卡札(Hamid Karzai)在推特(Twitter)發文悼念:「杜普莉是阿富汗的忠誠女兒,她永遠離開了我們,願真主保佑她的靈魂。她花了數十年的光陰收集與保存阿富汗歷史與文物,儘管她晚年身體狀況不佳,但她因為無盡的愛而留在阿富汗工作與生活,阿富汗永遠感念她。」
Nancy Dupree, a loving daughter of Afghanistan, is no more with us. May God bless her soul. Nancy spent decades of her life collecting... pic.twitter.com/oyZF1W1joT
— Hamid Karzai (@KarzaiH) 2017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