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驚滔駭浪的1941─誰是飛虎隊的最強敵手?

關於飛虎隊的最大誤區,就是飛虎隊曾經與零式戰鬥機交火,就連美國的模型迷都搞出過這樣的烏龍。(許劍虹提供)

提到80年前成立的飛虎隊,也就是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無論是在美國還是海峽兩岸,筆者認為關於這段歷史的最大迷思就是飛虎隊曾經與日本海軍航空隊的三菱零式戰鬥機交火。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迷思?一來是中華民國空軍在1940年9月13日的壁山空戰中,被零式戰鬥機擊敗的太慘,導致「零式」在中國戰場上幾乎成為了日本戰鬥機,甚至於所有日本軍用機的簡稱。

飛虎隊的「迴避零式」觀念灌輸

此外則是壁山空戰時,人在空軍官校擔任總顧問的陳納德(Claire Lee Chennault)對零式戰鬥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陳納德將零式戰鬥機的情報回報給美國陸軍航空隊,希望美軍長官們能留意日軍的威脅,並且在飛虎隊成立之初,不斷灌輸隊員們不要與比他們駕駛的P-40還要靈活的零式戰鬥機糾纏,要迴避與零式戰鬥機打空中纏鬥的觀念,更是加深了日本戰鬥機等同於零式戰鬥機的印象。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前6個月,零式戰鬥機從珍珠港到馬尼拉,再從威克島到新幾內亞幾乎一路都在打勝仗,給英國、美國還有荷蘭飛行員帶來的陰影,不會比給中華民國空軍帶來的還要小。所以久而久之,大家都習慣以Zero來命名自己遭遇到的所有日本戰鬥機。於是在許多關於飛虎隊的戰史中,我們都能看到他們與Zero對戰的相關紀錄。

可實際上根據沙皮諾(Ben Schapiro)的研究,日本海軍航空隊從1941年7月開始就陸續將裝備零式戰鬥機的單位從中國戰場上撤出,直到1943年才又將零式戰鬥機部署回上海以及海南等中國沿海地區。所以1941年8月成立,1942年7月併入美軍的飛虎隊,從嚴格意義上來看並沒有與零式戰鬥機交火的機會。那麼飛虎隊最常見的敵手,又是日本的哪款戰鬥機呢?

日本海軍向來比陸軍更重視航空武力的發展,所以對日抗戰爆發以後,無論是遠程轟炸還是爭奪制空權等任務,多是由日本海軍航空隊負責。

飛虎隊最常遭遇的對手

至於日本陸軍航空隊,雖然也有打空戰的戰鬥機或者轟炸中國城鎮的爆擊機,但他們更多是以襲擊機為日軍地面部隊提供密接空中支援。零式戰鬥機撤出中國後,日本陸軍航空隊便從海軍航空隊手中接管了中國戰場的空戰業務。

不只是中國戰場,就連飛虎隊活躍過的緬甸、越南還有泰國等3個戰場,主要的空戰業務也是由日本陸軍航空隊負責。既然日本陸軍航空隊是飛虎隊的主要敵人,那麼飛虎隊自然不可能以日本海軍航空隊的零式戰鬥機為主要對手。

飛虎隊在東南亞和華南戰場上最常遭遇到的日軍戰鬥機,其實是1936年10月完成首飛,1937年9月正式服役的中島九七式戰鬥機。

飛行第77戰隊的九七式戰鬥機,盟軍賦予九七式戰鬥機的外號是「耐特」(Nate)。(許劍虹提供)
飛行第77戰隊的九七式戰鬥機,盟軍賦予九七式戰鬥機的外號是「耐特」(Nate)。(許劍虹提供)

從抗戰爆發初期的時空環境來看,九七式戰鬥機還算是滿先進的一款下單翼全金屬戰鬥機,不過比起蘇聯提供給中華民國空軍的波利卡波夫I-16戰鬥機還是稍嫌落後。I-16不只採取全金屬下單翼設計,還是全世界第一款可收縮起落架的戰鬥機。九七式戰鬥機與海軍的三菱九六式艦上戰鬥機一樣,不具備收縮起落架的能力。 (相關報導: 風評:疫苗施打率─功在中央過在地方? 更多文章

到了1941年和1942,面對裝備可升縮起落架,裝甲厚重又俯衝能力超強的寇蒂斯Hawk 81A-2,即P-40B戰鬥機外銷型,顯然九七式戰鬥機已經力有未逮。在緬甸與泰國上空與飛虎隊交戰的九七式戰鬥機,隸屬於飛行11戰隊、飛行第50戰隊和飛行第77戰隊。等飛虎隊轉移到桂林後,較常遭遇的九七式戰鬥機則來自飛行第54戰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