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車大廠造假》三菱汽車油耗測試出包 62.5萬輛汽車全中標

2016-04-20 23:06
8626人氣

日本汽車大廠「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 Corporation)爆出油耗測試造假,社長相山哲郎20日下午召開記者會,除承認造假外,也公布涉及造假的車款,總計牽連62萬5000輛汽車。過去三菱汽車也曾爆出隱瞞索賠案件、私下回收不良品等醜聞,多次身陷風波的三菱汽車,能否繼續守住業界口碑,備受矚目。

62.5萬輛汽車受牽連

三菱汽車社長相川哲郎20日下午5時(台灣時間約下午4時)召開記者會,承認油耗資料造假,捲入造假風波的為平成25年(西元2013年)6月後製造的「eK wagon」、「eK space」2款輕型車(又稱「K-Car」,660cc以下的汽車),及日產汽車的「DAYZ」、「DAYZ ROOX」汽車。三菱汽車自家就賣了15萬7000輛,轉給日產汽車的則有46萬8000輛,總計62萬5000輛汽車受影響。

知情不報?日產汽車成冤大頭

相川社長稱,送交國交省的油耗數據與實際油耗,有5%至10%的誤差,將全面停止生產及販賣相關車輛。這批車輛的油耗測試雖是由三菱汽車執行,但卻是由日產汽車提出數據造假疑慮,三菱汽車接受調查後才公諸於世。

相川社長稱,油耗資料造假是由當時的負責人指示,目前仍在確認詳細情況,並承認旗下其他國內代工製造的車輛,油耗測試方法也與國定的測試方法不同,未來將對向海外出口的車輛進行調查。相川社長表示,考慮到事態嚴重,將聘請外部人士成立委員會,徹底進行調查,「對於使用油耗資料造假車輛的顧客,我們將誠實地進行應對。」

 

忘了前言?10多年後再出包

三菱汽車曾於平成12年(西元1999年)由內部告發,經調查後發現,三菱隱瞞的索賠案件超過1萬件,且曾有4次未通知國交省,逕自回收不良品進行維修,導致當時的副社長等相關人員,因報告造假而被以違反《道路運送車輛法》起訴。當時三菱汽車除社長引咎辭職外,還設置第三方委員會,制定防範對策,嚴加監視。

三菱汽車官網,目前三菱、日產涉及造假的車輛已全數下架。(翻設三菱汽車官網)
目前三菱、日產涉及造假的車輛已全數下架。(翻設三菱汽車官網)

 平成14年(西元2001年),橫濱市發生一起大型卡車輪胎脫落事故,造成3人死傷,當時的輪轂(位於輪胎內廓中,起支撐輪胎作用的金屬部件)就是三菱出產的零件。三菱汽車在平成16年(西元2003年)3月回收車輛前,就此事故表示:「(汽車事故原因)是維修不當問題。」隱瞞零件有瑕疵。而後警方逮捕當時的副社長及相關幹部,並於2010年確定其違反《道路運送車輛法》,其中有2人於平成24年(西元2013年)遭判《業務過失致死罪》。

而後三菱汽車於社內設立「品質總括本部」,管理生產品質、車輛回收等相關問題,立志重建公司。三菱汽車會長岡崎洋一郎也於平成16年(西元2003年)的記者會上強調:「三菱汽車能否作為汽車製造廠繼續生存下去,這是最後一次的挑戰,我們是抱著這樣的精神擬定出這次的重建計劃的,我們會將安全、品質放在首位,回歸基本的初心。」

出口收益可觀

NHK稱,三菱汽車對外受日圓貶值、大量出口美國影響,去年3月期決算,銷售額為2兆1800多億日圓(約合新台幣6430億),淨賺1300多億日圓(約合新台幣383億)。今年3月初估銷售額2兆2600億日圓(約合新台幣6666億),比去年同期成長3.6%;初估實得利潤則為1200多億日圓(約合新台幣353億),雖比去年同期減少8%,但實際收益仍十分可觀。

國內銷售不佳 醜聞恐再雪上加霜

三菱的國內市場因去年4月政府調高輕型車稅收影響,2015年度新車銷售量與前一年相比,少了4萬5000輛,總計只賣出24萬1000輛。此次造假消息傳出後,三菱汽車20日股價暴跌17%,創近12年盤中最大跌幅。我國三菱汽車總代理的中華汽車20日回應,受牽連的汽車皆為排氣量660cc以下的車款,台灣目前沒有引進,不受影響。

NHK稱,日本國交省20日就《道路運送車輛法》至三菱汽車位於愛知縣岡崎市的設施進行調查,目前部分作業已告段落,21日將繼續進行調查。三菱汽車稱,當時下令造假的為「性能實驗部」相關人員,該部門部長也承認下令,目前國交省正在就相關方向進行調查。

最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