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正全面跳上一階,從循環性暫時性的「短期通貨膨脹」快速綜合演進,轉化到「長期高物價均衡」,而躍進到一個長期「永續高物價世紀」新台階上,高物價水準,不再是「限價」「凍漲」等祇能治標不能治本的短打措施所能解決;對於如何肆應「長期高物價均衡」欠缺經濟的臺灣,已然是個迫在眉睫的大哉政策課題,未來該怎麼常態化調適前行的治國政策挑戰,勢必大大困頓臺灣。
永續性高物價新世紀的到臨
2021年這波世界級通貨膨脹潮,不但掀起全球各國經濟社會無一豁免之跟進,更重要的是,同時帶動全世界躍進半個世紀以來第三次高物價新階梯高台之上。自此之後,人類社會所將承受的不止是「暫時性」的「循環性通貨膨脹」之苦,而是進一步「長期性」停駐在一個更高水準階次的「永續性高物價新世紀」中,再也回不去從前那種「相對低物價時代」的人間幸福時光可再享受了。
美國川普/拜登短短兩年間大印鈔救市/財政大撒幣紓困共六兆美元貨幣洪流,立致「美國錢淹腳目」之類似2008次貸風暴的嚴重宏觀經濟「金融通貨膨脹」,及適逢國際間對抗Covid-19疫災風暴採取全面「封鎖」「行動禁制」公共對策,肇致供應鏈斷鏈的全球貨品市場經濟失序,所引申的世界性「實物通貨膨脹」。
「金融通貨膨脹」及「實物通貨膨脹」的雙重夾擊
這兩種類型通貨膨脹交揉衝擊,一方面重挫了美國國內經濟購買力,激升了在內需市場具有極大波及擴散效應的嚴厲「民生經濟供給短缺與高速通貨膨脹潮」,並快速外溢到所有與美國經濟關聯的經貿夥伴國家社會,臺灣經濟自然無法脫免,也起自2021年開始,實質承受全面物價挺升壓力,尤其民生物品急遽飆脹情勢,已讓臺灣人民普遍直呼吃不消。
另一方面也急遽激高了國際大宗物資商品價格水準,其中最具有世界級宏觀經濟擴散效應的是:能源價格飆升,及工業原物料包括金屬與非金屬礦產物料暴漲,對全世界產業經濟產生的生產成本高升與營商利潤率擠壓銳減,影響廣泛深遠。國際大宗物資商品價格水準的挺拔而起,其所導致的全球性產業經濟成本飆升,當然悉數直接向下轉嫁,益發挺高了商業服務業與民生物價的升勢。
鮑威爾錯看了這波通貨膨脹之質變趨勢
無論「金融通貨膨脹」或「實物通貨膨脹」,從經濟學觀點看,都是一種連續三個月以上,消費者物價持續上漲的「暫時性」經濟週期循環現象,不管是半年、一年、兩年週期,都會祇是時間尺度(timeline)的一種經濟社會「暫時性」課題罷,不太可能會有所持久不去機會;這也就是2021年4月美國通貨膨脹率節節飆升,直到7月美國Fed主席鮑威爾猶還堅持咬定美國CPI持續上漲是「暫時性」的,毋須馬上祭出類似「縮表」「加息」之類「有效因應對策」,直到第四季才承認,原先「暫時性」的判斷是「錯誤的」,也才把原先2022年底才要祭出的對策,提前到2022年3月啟動。
(相關報導:
風評:通膨驚叫聲中,再難避免的升息急行軍!
|
更多文章
)
在臺灣,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竟然也在2022年第一季末,猶還學舌鮑威爾,堅持早已失控的臺灣通貨膨脹也是「暫時性」,毋庸焦躁,更毋須要急忙著採取「反通貨膨脹」政策措施;這種學舌,當然也必將很快就要步武鮑威爾的認錯,祭起結構性、長期性對策。因為,世界正在躍進長期「永續高物價世紀」新階段,高物價水準的解決,決不是短期的、急性的幾許財經金手段所可能紓解的。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AP)
能源及食物價格的高標位固附化與長期化
2021年這波世界級通貨膨脹之所以會同步質變轉化為長期「永續高物價世紀」,最主要是美國引爆這波世界級通貨膨脹之同時,對應地球氣候變遷的「巴黎協定」的COP 26葛拉斯哥共識也正好通過全世界「脫碳化」原則,所有簽署國家社會,都必須強制設定「碳達峰」「碳中和」的「清零政策」達標期程;而「脫碳化」原則落實,立即肇致「綠通膨」(Greenflation)效應,綠色生態成本大增及其所肇致社會成本爆增,農產業成本大增引申農產品價格墊高長期化,尤其「食糧及食物通貨膨脹」的經濟社會固附性(build-in effects),終將幾乎永世無法袪除或改變,能源價格的高標位固附化與長期化,同樣祇會朝上不朝下走,難以即時格改變。
「綠通膨」是促使這一波「循環性通貨膨脹」轉進為長期「永續高物價世紀」的金手指,也將成為促轉全世界製造業產銷營運新典範的關鍵變數。
美國成為高物價長期化的典範經濟體
2021年世界從Covid-19疫災中復甦的過程,物價的急劇波動讓全球經濟發生急遽動盪:美國經濟更因為人口老化肇致人力資本短缺,加上製造業空洞化導致商品供應緊張及制約等原因,首先出現歷史性高通膨固附化與高物價長期化問題;尤其為了實現脫碳化原則目標,先進國家社會競相出現對化石燃料產業投資減速,立即擠升國際資源價格持續向上飆漲,在先進及中進國家的工業民生物價之紊亂,其嚴重不良的擴散波及影響,已經成為新世紀20年代的全世界經濟莫大風險。
美國物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Covid-19疫災迭迭變異肇致實物商品供應制約:量化寬鬆經濟迅速復甦,為美國經濟帶來商品供應短缺和勞動力不足不良現象;產業經濟領域個體廠商企業,因為各級人手短缺,而不得不紛紛加薪留人情況下,勞動者藉機提出更高待遇要求,市場工資上漲壓力加大,其結果是,不斷膨脹的勞動成本,回頭加速反映到勞務價格和商品價格,而促使高通膨壓力持續發酵。
短期通貨膨脹和長期高物價均衡是兩種樣態情境
從方法論言,「短期通貨膨脹」和「長期高物價均衡」是兩個經濟態樣世界,短期波動往往是經濟各驅動要素的均值回復,是一種週期(cycle)變動力量;中長期則包含著一些經濟要素的內生演變,更多是一種趨勢性的影響(trend)。
1990年開始的10年全球處於通縮週期,商品價格兩輪震盪,但整體趨勢往下。1990年初至1999年底,CRB指數、CRB工業原料指數區間漲幅分別為-16.2%和-13.3%。主要背景一則是1970-80年代石油危機引發高通膨,導致1980年代政策性利率水準仍顯著處於高位,對於1980-90年代的工業投資產生了負面影響;二則是互聯網科技革命,互聯網帶動新型經濟和輕軟資產投資潮啟動,迫使傳統工業不再能夠代表未來成為世界產業經濟的主流預期。
2000年開始的10年全球處於再通膨週期,商品價格震盪往上。2000年初至2009年底,CRB指數、CRB工業原料指數區間漲幅分別為84.7%和87.3%。背景之一是中國加入WTO,中國出口產業鏈形成,工業化過程加速,中國占全球貨物貿易的比重從2000年的3.9%上行至2010年的10.3%;二則是先進國家經濟體民生經濟部門槓桿化,槓桿率從2000年的63.4%上跳到2009年的83.8%。
COP26氣候會議重要成果:全球將會有一套通用的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圖/Alexander Droeger@Pixabay)
COP 26脫碳化共識成為「高物價水準長期化」必然性的臨門一腳
2010年開始的10年全球又處於通縮週期,商品價格震盪往下。2010年初至2019年底,CRB指數、CRB工業原料指數區間漲幅分別為-6.9%和-10.4%。背景一則是中國建築業和傳統製造業去產能計畫,上游產能壓制,對商品需求減弱;二則先進國家民生經濟部門去槓桿,槓桿率從2010年81.5%降為2019年73.2%。
具體而言,「短期通貨膨脹」的確祇是一種CPI變動的「暫時性」情境樣態,而「長期高物價均衡」則是一種物價水準呈現階梯狀態的長期化停駐,往往是使得物價水準,一旦上得去就下不來了。
我們當然可以像鮑威爾那般說,2021年美國飆升中的通貨膨脹祇是「暫時性」情境,而不必然要做出「高物價水準的長期化永續停駐」的預測判斷不可;然則,當此之時,COP 26葛拉斯哥「脫碳化」共識,卻成就了「高物價水準長期化」必然性的「臨門一腳」。
為了達成「脫碳化」共識目標,碳中和在諸多簽署國家政府積極加快推進之下,未來10年全球貨品製造業必然共同都要進一步為上游產能加大約束:增高生產製造成本,同時普遍化壓縮產銷廠商的營運利潤率。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目前已有超過120個國家和地區作出碳中和承諾;就在全球推進碳中和及清潔能源計畫的背景下,傳統能源資本支出和資本供給,當然大受抑制。
其次,川普自我保護主義的「逆全球化」行動,也不利於製造業成本的減降;伴隨著全球化運動經濟格局的深化調適,西方國家卻從全球化推手變成了全球化的反對者,「逆全球化」行動和「國家本位保護主義傾向」政策,因此大大抬頭。逆全球化的本質,的確不利於全球分工和比較優勢原則下的製造業成本降低。
從50年黃金及能源價格走勢看未來高物價新階梯
因此,可以大膽預斷的是,未來30年,2021年美國引爆的「短期通貨膨脹」會因為「COP 26脫碳化共識的落實」與「逆全球化自我保護主義行動的增強」,而事實質變為「長期高物價均衡」的新物價階梯世紀,其為民生消費者物價基準的CPI,以及生產者物價基準的PPI,勢必同樣大受影響,從短期循環波動現象,變成為固附性的長期化永續高物價新階梯現象。
而究竟未來二三十年的固附性長期化永續高物價新階梯,物價水準會停駐在怎樣一個階梯格子上?或許可以用兩個屬性頗有不同的物價基準來予以映現。
這其中最能反映全世界經濟現實狀況的是:「金融通貨膨脹」導引而起的黃金價格歷史演進;以及,「實物通貨膨脹」導引暴發的國際原油價格之市場導引線,最具有比較借鏡之政策價值。
從黃金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的50年歷史演進歷程中,可以明顯看到幾個不同段落的固附性長期化永續高物價新階梯現象,從這些歷史進程經驗中,我們應該也可以有效地從2021年由美國蓄意引爆的「短期通貨膨脹」事象,因緣聚會演變成為「長期高物價均衡」的世界性永續高物價新階梯現象,究竟會停駐在如何高低物價水準區間,做出預判,自然足可以資為國家肆應對策採取的重要參考,以至可以資為社會民眾的因應對策布局與心理準備之準據。
1. 1971 年:美元脫離金本位制 金價 = 35 美元/盎司
2. 1973年:主要國家採浮動匯率、美元貶值 金價 = 100 美元/盎司
3. 1980 年:國際局勢不穩、油價高攀 金價 = 850 美元/盎司
4. 2008年:金融海嘯、Fed 實行量化寬鬆 金價 = 突破 1000 美元/盎司
5. 2011 年:量化寬鬆、次級房貸 金價 = 1889.70 美元/盎司
6. 2015 年:經濟復甦、中國需求放緩 金價 = 1070.50 美元/盎司
7. 2020 年:Covid-19 疫情、中美關係急凍 金價 = 2039 美元/盎司
應予強調注意的黃金歷史上3次高點:1980、2018、2020。
1. 石油價格暴漲和美國內戰 - 1862-1865 年
應予強調注意的原油歷史上3次高點:1980、2018、2020,幾乎也完全相映呼應黃金歷史進程。
黃金停駐1500-2000美元/原油激進100-200美元階次新時代
從黃金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的50年歷史演進歷程對照中,有幾點重要政策意涵,值得予以正視與強調:
第一,回顧歷史上3次高點:1980、2018、2020,幾乎是黃金歷史與原油歷史歷程經驗完全榫合映照與完美呼應,而且也說明了,黃金價位與原油價位足可以做為全面性一般物價,包括國民經濟民生物價以及產業經濟生產者物價與躉售物價之關鍵參考基準。
(相關報導:
風評:通膨驚叫聲中,再難避免的升息急行軍!
|
更多文章
)
第二,從2021年「短期通貨膨脹」事象,演變成為「長期高物價均衡」的世界性永續高物價新階梯,將會是一種典型的永續物價長期化至少5至10年樣態。也就是說,可以做為普遍化物價指標的黃金價格,在1980年從50美元低階躍升至350-500美元階次、2018年躍上1000美元階次、2021年之後將躍升到1500-2000美元階次,應該是高度可能性(highly likely)的;同樣的,國際原油價格階次區間,在1980年從0.24美元低階躍升至20-40美元階次、2018年躍上50-70美元階次、2021年之後將躍升到100-200美元階次,應該也是高度可能性(highly likely)的。
第三,也就是說在這一波「長期高物價新世紀」的全球永續高物價新階梯上,全世界的所有一般性物價水準必然環繞在「釘住黃金價格1500-2000美元/國際原油價格100-200美元的全新物價水準階次上」波動,而絕無可能可以再回頭去享受1980年或2018年舊典範的「美好低物價時光」(可在各當時的物價水準,也都是相對於其前一階段的「極高物價水準」呢)。
蔡政府是否有足夠長期適應對策之考驗
2021年第四季以來暴升的「臺灣高速通貨膨脹」,絕非「暫時性」情境樣態,也絕非是今天蔡英文政府所迭迭採用「限價」「凍漲」等祇能治標不能治本的短打措施所能呼弄過關,而是必要使用更加前瞻性的結構化、系統化、整體化政略措施手段,才有可能得以索解。
今天,臺灣面對這一波長期化的永續高物價新階梯時代之到來,所最須要的是,整個社會百姓大眾都必須要具有的緊繃心理準備,以至當家主政的蔡英文政府,更須要具有全方位妥適防豫的政策措施規劃與落實對應執行才行;但是,今天大家可以明眼看透的是,臺灣真的已經有所準備或者真的已經準備好了嗎?
*作者為獨立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