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林建山專欄:高物價新世紀,臺灣準備好了嗎?

能源及食物價格的高標位造成的「綠通膨」是「綠通膨」是促使這一波「循環性通貨膨脹」轉進為長期「永續高物價世紀」的金手指。圖為底特律煉油廠的儲油槽。(美聯社)

世界經濟正全面跳上一階,從循環性暫時性的「短期通貨膨脹」快速綜合演進,轉化到「長期高物價均衡」,而躍進到一個長期「永續高物價世紀」新台階上,高物價水準,不再是「限價」「凍漲」等祇能治標不能治本的短打措施所能解決;對於如何肆應「長期高物價均衡」欠缺經濟的臺灣,已然是個迫在眉睫的大哉政策課題,未來該怎麼常態化調適前行的治國政策挑戰,勢必大大困頓臺灣。

永續性高物價新世紀的到臨

2021年這波世界級通貨膨脹潮,不但掀起全球各國經濟社會無一豁免之跟進,更重要的是,同時帶動全世界躍進半個世紀以來第三次高物價新階梯高台之上。自此之後,人類社會所將承受的不止是「暫時性」的「循環性通貨膨脹」之苦,而是進一步「長期性」停駐在一個更高水準階次的「永續性高物價新世紀」中,再也回不去從前那種「相對低物價時代」的人間幸福時光可再享受了。

美國川普/拜登短短兩年間大印鈔救市/財政大撒幣紓困共六兆美元貨幣洪流,立致「美國錢淹腳目」之類似2008次貸風暴的嚴重宏觀經濟「金融通貨膨脹」,及適逢國際間對抗Covid-19疫災風暴採取全面「封鎖」「行動禁制」公共對策,肇致供應鏈斷鏈的全球貨品市場經濟失序,所引申的世界性「實物通貨膨脹」。

「金融通貨膨脹」及「實物通貨膨脹」的雙重夾擊

這兩種類型通貨膨脹交揉衝擊,一方面重挫了美國國內經濟購買力,激升了在內需市場具有極大波及擴散效應的嚴厲「民生經濟供給短缺與高速通貨膨脹潮」,並快速外溢到所有與美國經濟關聯的經貿夥伴國家社會,臺灣經濟自然無法脫免,也起自2021年開始,實質承受全面物價挺升壓力,尤其民生物品急遽飆脹情勢,已讓臺灣人民普遍直呼吃不消。

另一方面也急遽激高了國際大宗物資商品價格水準,其中最具有世界級宏觀經濟擴散效應的是:能源價格飆升,及工業原物料包括金屬與非金屬礦產物料暴漲,對全世界產業經濟產生的生產成本高升與營商利潤率擠壓銳減,影響廣泛深遠。國際大宗物資商品價格水準的挺拔而起,其所導致的全球性產業經濟成本飆升,當然悉數直接向下轉嫁,益發挺高了商業服務業與民生物價的升勢。

鮑威爾錯看了這波通貨膨脹之質變趨勢

無論「金融通貨膨脹」或「實物通貨膨脹」,從經濟學觀點看,都是一種連續三個月以上,消費者物價持續上漲的「暫時性」經濟週期循環現象,不管是半年、一年、兩年週期,都會祇是時間尺度(timeline)的一種經濟社會「暫時性」課題罷,不太可能會有所持久不去機會;這也就是2021年4月美國通貨膨脹率節節飆升,直到7月美國Fed主席鮑威爾猶還堅持咬定美國CPI持續上漲是「暫時性」的,毋須馬上祭出類似「縮表」「加息」之類「有效因應對策」,直到第四季才承認,原先「暫時性」的判斷是「錯誤的」,也才把原先2022年底才要祭出的對策,提前到2022年3月啟動。 (相關報導: 風評:通膨驚叫聲中,再難避免的升息急行軍! 更多文章

在臺灣,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竟然也在2022年第一季末,猶還學舌鮑威爾,堅持早已失控的臺灣通貨膨脹也是「暫時性」,毋庸焦躁,更毋須要急忙著採取「反通貨膨脹」政策措施;這種學舌,當然也必將很快就要步武鮑威爾的認錯,祭起結構性、長期性對策。因為,世界正在躍進長期「永續高物價世紀」新階段,高物價水準的解決,決不是短期的、急性的幾許財經金手段所可能紓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