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普京決定入侵烏克蘭,拉開超級大國爭霸序幕:而且中俄兩國比冷戰時期更強大

2022年2月24日,土耳其伊斯坦堡的俄羅斯領事館外出現大批抗議人潮,譴責普京下令入侵烏克蘭。(美聯社)

俄羅斯在烏克蘭及其周邊地區肆無忌憚地部署軍力,代表著國際政治新秩序的第一場重大衝突:三大國你爭我奪,美國的主導地位岌岌可危。

當前的挑戰有別於美國及其一眾盟友在冷戰時期所面臨的情況。俄羅斯和中國已經建立起蓬勃發展的夥伴關係,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基於兩國在削弱美國問題上的共同利益。與20世紀50年代中蘇同盟的情況不同,俄羅斯現在是歐洲的一大天然氣供應國,中國也不再是飽受戰爭蹂躪、一窮二白的國家,不僅變身成為製造業大國,還擁有日益壯大的軍力。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針對烏克蘭大舉部署兵力,以此施壓要求西方調整後冷戰時代歐洲的安全協議,同時也向外界展示,俄羅斯具備實施國家意志的軍事能力,即便是西方的反對和經濟制裁也不能阻止。

為此,普京從俄中邊境抽調了一些軍事單位,此舉彰顯了他對俄中關係的信心。這兩個大國實際上正按照自身利益協同重塑全球秩序,儘管兩國關係尚未達到正式聯盟的程度。

這種新形成的秩序使美國在世界不同地區同時與兩個對手抗衡,而美國在這些地區有關係密切的夥伴,以及重大經濟和政治利益。拜登政府現在面臨著一系列重要抉擇,需要決定是否重新調整美國的優先事項,擴大軍費開支,要求盟友做出更多貢獻,增加海外駐軍,以及開發更多元化的能源來源以減少歐洲對莫斯科的依賴。

曾在歐巴馬政府期間擔任國防部最高政策官員的Michele Flournoy說:「我們都曾經以為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完整的、自由的、永遠和平的歐洲。」她說:「過去我們知道俄羅斯會有一些灰色地帶的行動,普京會用他的克格勃(KGB)老一套辦法在俄羅斯周邊地區製造不穩定。但大舉入侵一個主權國家以調整其政府方向就要另當別論了。」

「而且我們看到,雖然北京不太喜歡普京的戰術,但這兩個國家願意作為威權國家聯合起來反對西方民主國家,」Flournoy 還說。「未來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這樣的情況。」

美國的困境部分源於冷戰結束時華盛頓的舉措。作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當時推動在全球範圍內促進民主,並擴大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簡稱﹕北約),將俄羅斯主導的華沙條約(Warsaw Pac)的前成員國和一些前蘇維埃共和國納入其中。這是對幾十年來東歐國家渴望擺脫莫斯科控制的回應。北約是冷戰時期美國在歐洲的主要軍事聯盟。

但普京認為他與西方的競爭是一場零和遊戲,他著手使俄羅斯恢復甦聯時期的突出地位,尋求對周邊國家擁有更大發言權。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如何阻止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西方領導人摸不透普京真實意圖 更多文章

國共產黨領導層也認為,一些前蘇維埃共和國的民主抗議活動是美國策劃的陰謀,最終可能被用來對付中國。為此中國領導層加強了對國內的控制,同時不斷增強軍力。十年前習近平執政後,這種趨勢有所加速。先前香港發生民主抗議活動時,習近平實施了嚴厲的國安法,將其前任達成的給予香港自治權的協議拋之腦後。香港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曾受英國殖民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