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偉觀點:「壞人的輝煌勝利,好人的悲慘失敗」-與汪浩商榷之

前中國領導人毛澤東。(資料照,美聯社)

在國際關係上閱讀資料浩瀚的汪浩老師,上月出了這本「意外的國父」一書,探討戰後中華民國在台灣發展的史實與各種可能性。這本書重新啟動了很多重要的史實,也對台灣讀者如何閱讀國共近代長期革命的歷史有一些特殊的幫助,但有些地方還是值得與汪老師商榷。

在討論「意外的國父」一書中所表現的觀點,如同另外一位評論者黃克武教授所指出的,本書所描寫的毛澤東是非常負面的,汪浩指出毛的第一個特點是雙重標準,毫無原則,「怎麼對他方便他就怎麼講」。

首先有一個非常基本的史實問題與汪浩商榷:「哪些話真的是毛澤東說過的?」

汪浩引述二二八事件剛剛爆發時,毛澤東在延安的廣播講話就說:「我們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武裝部隊,完全支援臺灣人民反對蔣介石和國民黨的鬥爭。我們贊成臺灣獨立,我們贊成臺灣自己成立一個自己所要求的國家。」由於汪浩沒有在書中引注此一資料的具體出處徵引為何史料,讀者便無從查考其真假。對此議題目前只發現這一篇談話能查到的最原始出處,來自於中國知名反共作家辛灝年,他曾表示以上談話可見諸《解放日報》1947年2月底的社論和毛澤東的廣播講話。

且不說「我們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武裝部隊」這種用語,基本上與毛的說話習慣不合。筆者查閱所有相關的資料,都沒有找到毛確實發表過類似的文字或言詞,這篇講話到底具體出處是在幾月幾號所發表在何處的廣播或社論,有無原始版型留存,均告闕如。其餘部分讀者更無法從閱讀原文的全文判斷,毛的看法是否有被竄改或斷章取義,甚至真的是否發表過這個說法。《解放日報》1947年2月底的社論如果就能登出228當天的事件並且評論,難道當時就有網路即時新聞了嗎?

在反共陣營長期用來痛斥毛澤東的說法當中,遍尋不著原始出處全篇文章者常見。最典型的是有人指斥毛澤東在抗戰初期洛川會議上的說法,稱毛命八路軍對抗日的態度是「一分抗日、兩分應付與七分發展」,但是沒有人能找到原文。現在比較嚴肅的歷史學家,都傾向認定毛具體說過這句話的可能性不大。既然有此前鑑,任何人希望引注毛澤東的說法加以評論,建議都以能找出全文與具體時間為宜。本文稍後評論毛澤東對兩岸加入聯合國問題的表達,也會引述一份很具體的毛選文章。

汪浩指責毛澤東壞人做錯事,因為毛在種種問題上的冒進,因而導致了兩個中國。但大多數史家對這段歷史解讀都是,如果以當時中共的科技與工業實力,除非美國在西太平洋佈署的力量完全放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要渡海作戰可能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這樣一來中共力有未逮的情況下,兩岸本來就非常可能走向分立,毛澤東做不做什麼事情,在他有生之年都很難看到中國統一台灣。

黃克武老師又指出在本書中,毛被汪浩形容為自私冒進、窮兵黷武、雙重標準,其缺點可謂罄竹難書。 (相關報導: 吳典蓉專欄:獨裁共產黨處理了毛澤東,民主民進黨搞不定陳水扁 更多文章

在讀到這一段話時,其實隱然感到黃老師有一個沒有明白表達的疑義,對於毛一手改寫了整個中國近代史,創造了中國歷史上最強大也最龐大的軍隊,推動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工業化浪潮,統一了自太平天國以來分裂局面的中國,這當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儘管過程十分殘忍血腥的執政時期,以鐵腕撬動了千年以來帝力於我何哉的中國社會,完成中國初步工業化的毛澤東,如果只有罄竹難書乃至於一切負面詞彙可以形容。於是說來整部中國近代史的走向,豈非只能以壞人的輝煌勝利,好人的悲慘失敗一筆帶過?既然一切都是黑暗的宿命,也難怪在新課綱下的台灣學生未來真的可以不用再細讀中國近代史,因為看起來沒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