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經濟趨勢的宏觀想像─DeepMacro專訪

對宏觀經濟趨勢的整體研判,將會如何受到物聯網大數據的深度影響?

做為致力金融創新的投資公司,源鉑資本一直追蹤全球金融市場中的各種「斷層」造成的不均衡現象以及相關的投資機會,以及全球宏觀經濟因為互聯網與物聯網的高速技術演進,導致大數據對既有金融決策體系的衝擊與對資本市場參與者行為變化的影響。金融是資本與資訊密集的超限戰場,若能掌握全局、料勢機先,就有機會在市場中獲取鉅利。但數據、信息、與情報是三個不同層次的概念。如何從海量數據中過濾出有意義的信息,再提煉成有價值的情報,專業投資人高度關注的根本問題。

DeepMacro是一間致力於將互聯網上的無結構數據(unstructured data)整合到宏觀經濟分析與投資策略框架的金融新創企業,於2016年成立以來,已經在全球金融界最核心的「春江鴨」圈子裡得到重視。今年五月下旬,DeepMacro在亞洲拜會了許多主權級金融機構,包含日本央行、中國人民銀行、中投公司、中央滙金公司、以及日本、香港、台灣等地領先的重量級金融機構,迴響熱烈。源鉑很榮幸與風傳媒聯手促成了一次與DeepMacro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Jeff Young的深度訪談 。本週專欄僅就專訪內容提綱挈領,我會另外為文,深度解析DeepMacro的核心價值。專訪視頻連結在此。

宏觀經濟是人類微觀經濟活動與社會互動的總合,宏觀趨勢由微觀行為所導致,微觀行為體為了兢爭資源,而會對宏觀趨勢走向在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作出預判,進而改變個體與其他行為體的行為,從而形成一個影響趨勢的回饋機制。這個理論框架構雖然在經濟學理論上有所根據,但實務上卻很難將各種宏觀與微觀的數據納入決策體系。即使在互聯網已經發展了三十年,許多主導產業政策與投資決策的經濟學家與金融高管,仍然倚賴許多不及時、不全面、甚至不準確的數據形成判斷。許多金融機構的投資決策過程,彷彿用冷冰冰的書面病歷替代熱騰騰的呼吸脈搏,或是在霧夜中不靠導航系統、僅憑肉眼駕飛機越洋,卻對遠方海平面上的潛在風暴毫無知覺。這其實是許多金融系統性風險的根本成因。

若把金融市場想成一個巨大的計算機網絡,市場參與者就是在競爭利用公開與非公開信息的速度與資源調動優勢。DeepMacro的核心服務,奠基於一套對經濟景氣循環的動態因子(dynamic factors)的分析模式之上,卻又不會囿於傳統經濟分析思維。與坊間一眾所謂的大數據新創公司不同,DeepMacro並不是在打造黑箱,而是回歸宏觀分析的本質,透過縝密一貫的分析思路,從個人、企業、政府、在不同場域中的豐富活動與互動所創造的信息流中覺察出影響宏觀經濟的共性,並將這些觀察結果轉化為投資決策與行動方針,可以具體到買賣什麼標的、在什麼價位買等等。這個模型的中心思想,可以用三個關鍵因素來解釋:成長(growth)、通脹(inflation)、風向(sentiment)。 (相關報導: 胡一天專欄:邊陲精英與互聯網新秩序 更多文章

以中國大陸經濟為例,李克強總理曾經公開表示對官方經濟數據的健康懷疑,並且說他只相信M2貨幣供給增速與用電增速來評估中國經濟增長的上下界。由於GDP這類宏觀數據的搜集與建構方法流程的本質問題,就算不考慮地方官員浮報數據的弊病,GDP本質上不可能即時精準地描繪經濟體的真實情況,更遑論補捉景氣循環的拐點。DeepMacro利用人造衛星每天監控全球一百萬個重點觀測區,並可將中國大陸的工業活動對大氣汙染的程度與經濟增幅連結,提供一組中國經濟的領先指標,數據的時滯不超過三天。相較於官方數據至少數個月的落差,優越性顯著。

DeepMacro大氣實時監控數據,紅色代表工業排污量上升,意味經濟活動增速。
DeepMacro大氣實時監控數據,紅色代表工業排污量上升,意味經濟活動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