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天津濱海新區大爆炸造成慘重傷亡,當地政府17日召開第7次記者會,證實目前已有114人遇難、698人受傷,死者中仍有60人未能確認身份,失聯的70人則全是消防人員與民警。天津當局終於承認現場確實有700噸劇毒氰化物,並改口降雨可能造成毒物逸散。記者會場外,則有數百位受害民眾舉著「愛黨」標語「抗議」,要求政府公佈真相、回購受損房屋。

17日的記者會是分管安全生產的天津副市長何樹山首次出席,也是央視首次全程轉播記者會。何稱自己這幾天都在忙著處理危(險)化(學)品,所以才沒辦法出席記者會。何樹山說:「這幾天我非常痛心,感到深深的自責,按照指揮部安排全權負責危化品處置,連夜制定方案,把廠家人員和全國專家請來製定方案和處理措施,到今天(17日)傍晚氰化鈉等危險品可以全部處理掉。」
萬用回應:我們會抓緊時間調查
這次天津當局處置爆炸後續事宜不僅輿論不滿,連中國官媒《環球時報》也在微博上批評過去6場記者會「不見天津市分管安全生產的副市長出現」。但何樹山首次現身,針對「為何不見天津港領導現身」、「監管危化物是否有缺失」、「何時公布安全評估報告」、「爆炸前何樹山才跟危化企業對話,具體談了些什麼」、「爆炸倉庫所屬的瑞海公司股東是否為天津公安前局長之子、是否已被帶走」等問題,全都模糊帶過,僅稱「我們會抓緊時間調查」。

但何樹山相對具體的回應了關於劇毒氰化物的提問,他說現場的氰化物數量確實在700噸左右,而且經過海關與員工的核對,這個數字「90%以上是正確的」,但與實際狀況仍有差距,因為相關帳目等資料均未留存,而現場的氰化物「實際的已經爆完了」。

降雨有利於降溫清洗?官員改口「毒物可能逸散」
至於官員先前在記者會上宣稱「氰化物危害身體條件不存在」、「一般的雨量不會對氰化物造成影響,降雨還有利於降溫清洗」、「未污染環境」。17日則改口稱事故區內確實有氰化物嚴重超標問題,而且核心區內還有一些地面沒進行清理,降水較大的話可能會產生新的污染逸散,政府對於對於降雨之後的污染處置已有預案。

官員表示,附近地面的水已測出氰化物,且最高超標27倍。範圍較大的警戒區內,亦有水被測出含氰化物。不過附近新增的27個監測點,只有一個測出氰化氫,超標0.08倍,周邊沒有人群。環保局還「保證」監測資料準確可信,稱「監測資料毫無造假可能」。

除此之外,新華社網站也針對「氰化物」製作Q&A網頁,稱常溫下屬固態的氰化鈉易溶於水,並且會産生強烈的水解反應生成另一種劇毒物質氰化氫(其實這正是納粹毒氣室的「原料」之一)。至於氰化鈉則「可以使細胞窒息、組織缺氧,致人死亡」。氰化鈉若有洩漏,美國處置的最大警戒線是全方向390公尺,白天下風1300公尺,晚上下風4900公尺。不過氰化鈉很容易氧化水解,因此不可能形成毒雨,固態的氰化鈉通過空氣大範圍擴散的可能性也不大。
不清楚、不回答、不關我事、我很忙
其實過去幾場記者會不乏許多荒腔走板的場面,譬如在13日的第一場記者會上,媒體問及危險物品與住宅區的安全距離規定時,眾官員竟面面相覷、無人回應,天津市環保局局長溫武瑞竟稱「這個有個限制的標準」、「這個因為我們只是對周邊的環境品質和水的監測」。顯示官員根本不清楚危險物品須離住宅區1千公尺的規定,引發輿論譁然。
此外,當媒體問及「起火的到底是什麼物品」時,首場記者會的直播竟嘎然而止,引發中國網友冷嘲熱諷。在其餘的記者會上,媒體的大部分問題也都沒有得到正面回應。在15日的第5場記者會上,官員對媒體提問紛紛推說「這不是我的職責」、「我這兩天很忙」、「很快有明確答覆」,《鳳凰網》在微博上乾脆如此總結——(新聞)發佈會關鍵詞:不清楚、不回答、不關我事、我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