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史上最荒唐投票,賴清德雙殺藻礁跟環評

賴清德意志雙殺藻礁與環評?圖為台灣健康空氣聯盟理事長葉光芃、國民黨立委等舉行「藻礁案官方投票部隊再現?」記者會。(顏麟宇攝)

10月8日觀塘工業區(港)開發案環評大會,在行政院長賴清德的意志下,7位官派委員加3位專業委員共10人出席,剛好達到最低開會人數門檻。由於反對委員都未出席,會中一面倒支持,至於上次會議的激烈辯論完全沒討論。

而環評是共識決,在這麼平和的情況下基本上不會動用投票,但環保署還是拿出預先準備好的投票單。而且明明投票前3位專家委員都已表態支持,投票時還假惺惺安排2票廢票,最後以7比2通過。一個爭議這麼大的案子,從開會到投票結束只花了1個半小時,勘稱環評史上最荒唐投票。

而這一過不只殺了觀塘藻礁、也殺了環評。一個可以無視爭議輕易毀掉珍貴生態的政黨、一個可以把環評操作自如的政黨,以為自己雙贏,實質已雙輸。更可悲的是,對於自己這麼輕易毀掉人民的信任毫無所覺。

而這次也意外殺了民進黨的能源政策。日前賴清德說:「如果新的天然氣發電計畫,可以滿足電力供應需求,行政院也可以同意經濟部,重新評估深澳電廠停止興建的可行性。」這句話也順便殺了之前一幫護航深澳通過環評的人。

賴清德說的當然是政治語言,但他已透露一個訊息,那就是為了實現民進黨的能源政策,各電廠之間還存在互補及調整空間,例如現有的機組再擴大就不必再蓋新電廠。就算天然氣第三接收站非蓋不可,擺在眼前也還有台北港、台中港的選項,捨其他方案、就是要毀掉珍貴藻礁,光這一點就不可原諒。

20181008-中油觀塘案環評大會會後記者會,環保署長李應元講解員方案與修改後方案的差別。(甘岱民攝)
20181008-中油觀塘案環評大會會後記者會,環保署長李應元講解員方案與修改後方案的差別。(甘岱民攝)

行政介入環評,就屬賴清德最明目張膽

自有環評以來,行政干預可說不分黨派,但以前都是遮遮掩掩,表面上還會假裝公正客觀,像賴清德這樣明目張膽下指導棋的還真少見。

2006年中科三期時蔡英文是行政院副院長,雖然私下限期環保署通過,但也只低調打電話「拜託」環評委員。2009年國光石化的環保署長沈世宏雖然也有通過壓力,但他還是希望就算要過也要過得讓大家沒話講,於是一個案子拆五個議題辦專家會議,每個議題開了數次,加起來就開了10幾場。

而觀塘案的環評過程一開始背後就有一堆影舞者,一度行政院勢在必得,沒想到民間生態調查不斷有新發現,讓環評愈來愈難通過,於是行政院急著介入,尤其這兩個月賴清德更是頻頻在環評大會前搶話語權。

環評審查分專案小組、大會,專案小組審查有初步結論後再送大會確認,如果是正常狀況,專案小組做出的結論,到環評大會很少會被翻案,頂多只是修正字句、增減條件而已。但專案小組沒有官派委員難以操控,一看結論跟政策不同,就趕快到環評大會翻案,觀塘案就是如此。

今年7月3日專案小組做出決議:「因港灣開發對藻礁生態系有重大影響,站在保育立場退回經濟部重新檢討。」就在等環評大會確認前,賴清德在媒體專訪時說「力拚9月底前環評過關」,搶在環評大會前公開翻案。 (相關報導: 朱淑娟專欄:馬英九可以停建國光石化,蔡英文為何非要毀掉藻礁? 更多文章

20181005-「官派委員應立即迴避審查觀塘三接案」記者會。(甘岱民攝)
「官派委員應立即迴避審查觀塘三接案」記者會。(甘岱民攝)

官派委員是機關、不是個人,是政府的投票機器人

這也是造成9月12日環評大會,五位委員退席抗議而流會的主因。官派委員不是一個人,是一個機關,當然是服從行政院指示,9月26日一向很少主持環評大會的李應元突然接手,10月3日再審時副署長詹順貴缺席,李應元說:「都是自己人,隨時可以補上。」明著告訴大家官派委員就是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