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藻礁 文章列表
#
藻礁
約 1,24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地方新聞
桃園
桃園「珍珠海岸」親子遊程開跑!YOYO家族帶路,探索海洋魅力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15)日親臨「桃園珍珠海岸遊程發布記者會」,興奮宣布與深受小朋友喜愛的YOYO家族攜手合作,推出一系列專為親子設計的「TAO-YOYO(桃悠遊)珍珠海岸小旅行」。這項計畫將帶領大小朋友深入探索桃園獨特的海岸風光,從古老的捕魚方式到神秘的夜間水族館,打造一段充滿歡笑與驚奇的夏日回憶。
王維傑
2025-04-16 14:22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評
風評:如果「罷免吳思瑤」進入北藝大
川普關稅變臉劇水深火熱,大罷免二階段連署則如火如荼,即使民眾對「大罷免」愈趨冷感,民進黨依舊緊抓不放,讓這場所謂「公民自主」的行動,愈發扭曲。第一個扭曲是司法介入助攻,第二個扭曲是校園違法被介入;兩個扭曲都讓台灣民主的「法治」幾近崩盤。
主筆室
2025-04-15 07:20
評論
國內
專欄
朱淑娟專欄:三接沒有蓋在藻礁上,只是蔡英文的謊言?
為了迎戰「三接遷離大潭藻礁海域」公投,2021年11月25日,前總統蔡英文視察時說:「三接沒有蓋在藻礁上」,隔月公投沒過,三接動工。3年後的3月3日,公投領銜人潘忠政提出一份調查報告,指三接沉箱置放,造成殼狀珊瑚藻覆蓋率嚴重衰退。柴山多杯孔珊瑚,也因沙泥覆蓋,呈現白化、死亡趨勢。永安討海人更控訴,藻礁生態衰退,連帶漁獲量剩不到3分之1。
朱淑娟
2025-03-11 05:40
新聞
政治
大罷免加溫!民進黨政績說明會近期開跑 「捍衛總預算」成主軸之一
隨著大罷免行動逐漸加溫,民團也在5日召開進入第二階段記者會,據悉,民進黨也積極規劃政績說明會,目前預計3月底會啟動,並且已經規劃近10場的「示範場」說明會,不過為了避免有民進黨介入罷免的批評,民進黨也劃下一些準則,同時有畫出主軸的範圍。
黃信維
2025-03-05 10:29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蔡雅瀅觀點:協和小油轉大氣,碳排增為3倍
曾代表政府出席藻礁公投意見發表會,力挺中油三接開發的環保聯盟會長謝志誠,繼續力挺台電四接開發並以《可以反對四接,但別誤導社會大眾》為題,投書貴刊稱:燃油每度電的碳排為0.734公斤,燃氣複循環的每度電碳排為0.365公斤,環團指控「燃油換成燃氣,碳排不減反增」顯然與科學常識相抵觸;環團拿僅剩3、4號機組年發電僅約27億度的碳排放量和改建後可年發電180億度的碳排放量,放在一起比較,恐有刻意誤導社會視聽之嫌。惟查:
蔡雅瀅
2025-02-11 06:40
VIP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名家專欄
政經解密
朱淑娟專欄:專家、專案分不清,四接環評又搞砸了
1月17日「協和四接」環評專案會議,因加入雙方推薦的生態、操船專家,開展出更多元的對話。不過,這種類似「專家會議」的安排,原本應單獨舉行,而不是跟「專案會議」混在一起。而且這是純討論的會議,不必像專案會議在最後閉門審查,只需把專家討論內容匯整後,提供給專案會議委員參考。
朱淑娟
2025-01-21 06:50
新聞
政治
把環境部當小弟要求速通四接?郭智輝澄清:沒有分大小,都是好朋友
台電協和電廠、四接明(17)日要進行環評審查,日前傳出經濟部把環境部當小弟使喚,要求環境部儘速通過,對此環境部長彭啟明昨深夜發文闢謠,經濟部長郭智輝今(16)日親自出面澄清,說兩部會都是中央部會,沒有分大小,且部長們都是好朋友。
馮建棨
2025-01-16 16:16
地方新聞
桃園
桃園石垣牽手!豆干節飄琉球風情 台日觀光互惠新篇章
想體驗日本石垣島的碧海藍天和琉球文化,現在不用搭飛機也能感受得到!桃園市觀光發展基金會昨日與日本沖繩縣石垣市簽署觀光策略夥伴協議,雙方市長親自出席,誓言攜手合作,推動台日觀光互惠發展。石垣市長中山義隆更熱情邀請桃園市民前往石垣島,體驗「日本百景之一」川平灣的絕美景色,品嚐石垣牛和豆腐料理等當地特色美食。
王維傑
2024-12-21 17:34
地方新聞
桃園
藻礁變身活教材!桃竹苗分署「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助社區推動創新環境教育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推動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不僅創造在地就業機會,更協助民間團體進行社會創新。新屋區永興社區發展協會便是最佳例證,透過此方案及專業輔導,成功改造藻礁生態教案,讓環境教育變得更生動有趣,獲得學校師生高度肯定。
陳逸群
2024-12-16 16:04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夏珍專欄:洪申翰「最強高中生」部長,有問題嗎?
有句從明代傳頌迄今四百年的名聯:「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從這個角度看,質疑新任勞動部長洪申翰大學都沒畢業是「德不配位」,道理不大,因為「德」與「學歷」並不必然相關;洪申翰台大沒畢業,却也不是「屠狗輩」,相反的,從他過往對各種議題的好奇與思考,他還是個「讀書人」。討論他是否適任「內閣大員」,「學歷」未必靠譜,但為之辯駁的「學歷無用論」也未必公允;他的風險反而來自面對權力,他是否可能成為違背初心的「負心人」?
夏珍
2024-11-29 06:18
新聞
政治
新勞動部長洪申翰很快會染上官癮?他酸:「噤聲的環保立委」是做官的料
勞動部公務員霸凌輕生案燒到總統、行政院長出面道歉、勞動部長下台,新勞動部長洪申翰今(26)日選擇到北分署、勞發署視察,作為任內首個行程。前立委陳學聖直言,洪申翰在爭議中上任,但根據過往一些事件,他的溝通、不堅持,極有可能在師承上意的習慣中,被官僚體制淹沒。
李瑋萱
2024-11-26 17:20
新聞
政治
「任命拍馬屁的洪申翰接部長」 媒體人解讀賴清德盤算:不是真想解決霸凌
勞動部公務員之死引起輿論撻伐,勞動部長何佩珊為此案請辭下台,並由民進黨立委洪申翰接任。然而對於此人事任命,外界有各種解讀。媒體人謝寒冰在節目《大新聞大爆卦》表示,從賴清德任命洪申翰就可以看出,民進黨不是真的想解決霸凌問題,只是想趕快滅火。
何宇軒
2024-11-23 18:51
VIP
政治
調查
政經解密
人物》止血勞動部霸凌案賴清德派救援投手!「賴神男團」洪申翰出牛棚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接任勞動部長,過去從社運出身的他,一路從號稱最貧困的「心靈富足」立委,到幫助總統賴清德在2024年總統大選時的環境政策,並連任不分區立委,到現在直接進入公部門,可以說是人生也轉了好幾個彎。
黃信維
2024-11-23 13:49
地方新聞
桃園
2024 ITF旅展桃園館優惠大放送 住宿券下殺4折 相約2025台灣燈會
準備好搶便宜了嗎?2024ITF台北國際旅展盛大登場,桃園館精彩活動等你來體驗!位於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4樓的桃園館(N106),以親子旅遊與2025台灣燈會為主題,打造繽紛活力的展館氛圍,提供豐富的體驗活動和超值優惠,歡迎親子一同來玩樂!
王維傑
2024-11-01 15:08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陳立誠觀點:北東電網,環團自曝其短
環團除了綠電,什麼電力建設都一概反對,反對的理由千奇百怪,經常自暴其短。近日反對協和四接即為一例。
陳立誠
2024-08-31 06:4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朱淑娟專欄:供電也需要珍珠串計畫
台電在8月中連發3則新聞稿,大意是指全國不缺電,但北部缺需要中南部長途輸送,鼓勵科技業到支持設立電廠的縣市。而且強調,只要北部支持協和電廠,產業用電就沒問題。台電說了這麼多用意只有一個,就是請支持協和電廠更新計畫,如果是這樣並不需要把話說得這麼酸,還加劇中南部與北部的對立。
朱淑娟
2024-08-20 05:40
地方新聞
新北
夏日親水重安全涼快消暑又安心 新北觀旅局:選擇有合格救生員和安全的水域環境!
近年國人從事水域休閒活動的種類、頻度及人數皆明顯成長,顯示政府鼓勵民眾親海的政策頗具成效。新北市政府為加強個別水域遊憩場域安全宣導,除持續辦理水域安全巡查外,亦呼籲民眾前往有管理單位、救生員或救生設施,如位於新北市境內4處熱門水域遊憩場所,分別為淺水灣、中角灣、白沙灣及福隆海水浴場。
李梅瑛
2024-08-16 18:59
地方新聞
桃園
文化
來桃園新屋嗨翻海客季!棒球、路跑、派對,一次體驗客家文化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13)日在市府出席「2024海客季」記者會,宣佈這項活動將於8月17日至9月8日在桃園新屋舉行。今年的海客季以「搞海陸」為主題,帶來豐富的客家文化體驗,包括「客家趴棒球日」與「千人米寶路跑」等系列活動,將讓參與者深入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
王維傑
2024-08-13 22:48
地方新聞
台北
台灣中油展現卓越永續成就 獲2024 APSAA五大獎肯定
「2024APSAA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今(8)日頒獎,台灣中油公司獲頒五項大獎,包括「台灣永續行動獎」3獎項(金、銀、銅級各1項),以及「亞太永續行動獎」2獎項(同為銀級)。這些獎項表彰了台灣中油在實踐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上的努力。
陳逸群
2024-08-09 13:52
VIP
政治
調查
政經解密
幕後》總統心事誰人知!「要就光明正大」 童子賢測風向民進黨對賴清德疑慮深
AI(人工智慧)和半導體產業進入爆發期,台灣電力需求日益增加,隨著核三廠1號機7月27日正式除役,行政院長卓榮泰在日媒專訪談及能源議題,被解讀為鬆口「2030年重啟核電」,再讓核能成為輿論焦點。值得注意的是,總統賴清德近期都稱尊重多元意見、有討論空間,如此曖昧不明的說法,賴清德內心的究竟在想什麼?
賴慧津
2024-08-04 08: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