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云:卡達世界盃中,西方世界如何以「性別平權」之名行「東方主義」之實?

2022世界盃:德國隊球員賽前摀嘴合影抗議FIFA彩虹禁令。 (AP)

歐美各國高調撻伐伊斯蘭恐同,反而可能在當地激起更多恐同逆流。

2022年12月18日,卡達世界盃足球賽落幕。這是首度由阿拉伯國家、中東地區舉辦的世足賽,對當地人民來說,別具象徵意義。然而,這同時也淪為世足史上最充滿爭議、最「政治化」的一次比賽。

比賽尚未開打前,卡達與國際足球總會(FIFA)就已經被負面新聞籠罩。趁著全世界鎂光燈聚焦在卡達的這個時刻,歐美各國強烈撻伐卡達對待移工、女性與LGBTQ族群的方式。

許多歐洲國家隊的隊員,包括英格蘭、威爾斯、德國、丹麥等,原準備配戴「One Love」彩虹臂章上場聲援LGBTQ團體,以抗議卡達政府──以及穆斯林國家──將同志關係視為非法行為、可被判監禁甚至死刑的法令。

爭議聲浪兩面襲來,迫使足總最終下令宣布配戴「One Love」彩虹臂章上場的球員將領「黃牌」,使得這些球隊最後不得不放棄臂章,畢竟球員若在一場球賽中被開出兩張黃牌,將會面臨被迫離場的處境。

許多人權社運份子大感憤怒,認為足總此舉違反言論自由。英國兩大電視台BBC與ITV也拒絕轉播此屆世界盃的開幕典禮以抵制卡達與足總的立場,德國國家隊更是全隊以手摀嘴,抗議卡達侵犯言論自由。

2022年11月,卡達世界盃足球賽,移工議題受關注(AP)
2022年11月,卡達世界盃足球賽,移工議題受關注(AP)

可以肯定的是,藉由運動賽事與運動員的知名度來曝光與抵制侵犯人權之事,對世界的平權進步有益無害。卡達過去也屢遭國際人權團體點名,不論是在移工或者LGBTQ的人權議題上都理應積極改善。

不過,本文將討論的並非「卡達是否該因為侵犯人權而受到制裁」。彩虹臂章事件渲染出的另一大議題,是西方主流媒體如何推波助瀾、以「東方主義」(Orientalism)的視角再現與包裝一個伊斯蘭/阿拉伯國家。

我會將重點放在:

身為前殖民母國的歐美列強,如何以雙重標準與選擇性正義,打著「性別平等」之名,行「粉紅清洗」之實?

本屆卡達世界盃,歐美各國政與國際主流媒體如何以帝國主義霸權、東方主義的角度,描繪和再現各項爭議事件?

平等人權究竟是建立在什麼樣的基準之上?

選擇性正義:只有特定政治和人權議題才值得球員表態?

「賽場無政治」、「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的口號熟為人知,但事實上,運動賽事與政治早已無法分割 。

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體壇各界都嚴厲制裁俄羅斯。世界足總也決議,禁止俄國以國家名義參加同年3月底的世界盃資格賽,比賽中不能出現俄國國旗國歌,俄國球迷被禁止入場,許多歐洲隊伍也表態拒絕與俄國隊比賽。

過去在國家級和世界級的體育賽事中,也曾有許多運動員藉賽場的聚光燈來照亮人權議題,卻不是所有人的表態都會受到主流媒體讚揚,有人甚至被其代表的隊伍與國家「打入冷宮」。

2008年,埃及足球員阿布特卡(Mohammed Aboutrika)在賽中掀起上衣,亮出胸前寫著「我支持加薩」(I sympathize Gaza)的字樣,隨後收到黃牌警示。 (相關報導: 來自台灣的她,寫下主流媒體看不見的巴勒斯坦 更多文章

2016年,美國全國橄欖球聯盟(NFL)知名球員卡佩尼克(Colin Kaepernick)在九月比賽前演奏美國國歌時,單膝抗議警察暴力和種族歧視。除了遭到時任美國總統川普痛批「不愛國」以外,隔年結束跟舊金山49人隊的合約後,一直未有球隊願意跟他簽約,已有六年沒有機會踏入NFL職業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