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病人會在一週內,把兩週的藥全部吃完?為什麼病人會誤把皮膚用藥水當成眼藥水、差點失明?醫藥人員為什麼比不上一台收音機裡的賣藥主持人「老柯」?台灣國人平均用藥量為何會是美國的 7.2倍?7.2 倍的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聽起來荒謬,卻又真實地在我們生活中上演,那麼誰該來教導民眾用藥的正確態度與知識?
澄清用藥迷思,找回健康人生
柳營奇美醫院的藥師張申朋說:「根據調查發現,大醫院平均一名藥師一天要服務 450 病患領藥,提供病人用藥諮詢的時間平均一人也只有 26.4 秒。其實,藥師調劑好一張處方箋約需 7 分 32 秒,其中用藥教育約需 2 分 9 秒。這樣的時間與速度,才能落實用藥安全的宣導與用藥問題的諮詢。藥師其實不是『包藥』的人,他還身負著用藥的專業,檢查醫師開立藥品及劑量是否正確,病人的用藥是否會互相衝突。」
台灣存在著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用藥迷思,張申朋感嘆地說:「醫療人員的專業,有時候在病人眼裡竟比不上地下電台的主持人。」
張申朋觀察到:有些病患長期聽信賣藥廣告的說法,誤以為藥到病除,沒病吃藥還能養身;有些家庭還會自備醫藥箱,內含感冒藥、止瀉藥、止痛藥等……甚至是看病留下來的藥。他們有些小病痛時,就自己當起醫師來,為自己診斷病因,然後從家庭醫藥箱中自行拿藥出來吃。他們認為這些病狀都很雷同,只要吃個藥就會好,而且這些藥都是醫生開給他們的,應該沒關係,殊不知藥品有保存期限,依照病情的不同,劑量也需要調整。
翻轉吧!用藥安全
張申朋說:「我認識一位每天剝龍眼乾長達八到十二小時的阿桑,一天僅得幾百元薪水,天天省吃儉用,卻用一個月的工資買下一瓶來路不明、連公司地址都寫得不清不楚的『食品』來保養腎臟。」阿桑的做法讓他驚訝又難過,身體的健康絕不能斷送在標示不明的藥物上。有任何用藥或病痛,第一時間都要到醫院來問醫師或藥師。還有一個問題是,我們期望國家能用健全的醫療網,保護全民的健康,自己卻以驚人的速度,浪費手上擁有的藥品。
基於這些原因,張申朋認為翻轉用藥觀念最快速的方式就是走到現場去宣講,藥品與健康食品不一樣,有病才能吃藥,健康的身體吃藥絕對是傷身。他難過地說:「曾經有媒體報導:有位長者因為忘記將有鋁箔包裝的藥取出,在一時不察的情況下,連鋁箔也一併下肚,結果錫箔卡在喉嚨,最後必須使用胃鏡才能取出。混有鋁箔的藥品會導致食道反覆被割傷而出現滲血情形,造成長者不必要的疼痛與折磨。」

用藥資源浪費,健保吃緊
平日害羞、鑽研藥學專業的張申朋,看到民眾因為誤用藥物、浪費藥物,導致身體受創、健保吃緊的現況,於是鼓起勇氣報名 OPEN MIC 活動。沒想到他一鳴驚人、連過三關,以藥師尬名嘴,「藥」上 TEDxTaipei 的舞台。 (相關報導: 醫生不夠有同理心?大醫院總是人滿為患?從業外科醫師一針見血道出真正原因 | 更多文章 )
他在 TEDxTaipei 演講時,從那不起眼的紙箱裡,倒出一堆不知名的藥丸。現場聽眾無不異口同聲地「哇」了一聲。他倒出來的藥品,竟是每天國人浪費的藥品數量。民眾在健保制度的保障下,不懂得珍惜醫療資源,反而有恃無恐地堆放、回收藥品,造成健保資源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