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另一半心甘情願與你「好聚好散」,你願意花錢聘人引誘對方移情別戀嗎?無論在世界各地,要與伴侶分手都絕非易事,但是在日本,卻有種特殊職業—「關係破壞者」隨著這樣的需求應運而生......
一樁假戲真做的情殺悲劇
2010年,日本女性五十畑理惠遭外遇對象桑原武志殺害身亡,這樁表面看似一般情殺案的悲劇,背後駭人真相揭開後卻令日本社會震驚不已—桑原武志其實是受五十畑理惠丈夫聘用的「分手專家」,為的是讓妻子紅杏出牆,達成離婚目的。
為了完成「客戶」交付的任務,桑原武志(音譯,Takeshi Kuwabara)刻意在超市安排邂逅戲碼,與五十畑理惠(音譯,Rie Isohata)越走越近後,兩人發展出戀愛關係,再由另一名「同事」偷偷拍下兩人出入飯店的照片,充當五十畑理惠丈夫訴請離婚的證據。
Looking for a #NewJob? In Japan, a #Wakaresaseya can be hired to end a relationship for someone by breaking up with the other person. https://t.co/4NHOkV8fHo
— Todd Price (@thetoddprice) August 5, 2020
在這對怨偶勞燕分飛後,桑原武志的工作理應大功告成,沒想到家有妻小的他卻動了真情—五十畑理惠得知真相後,憤怒地與桑原武志大吵一架、提出分手,卻慘遭桑原武志勒斃。桑原武志當晚向警方自首,並於隔年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
「分手專家」產業的復興
桑原武志情殺案發生後,被稱為「別れさせ屋」(Wakaresaseya)的產業公信力跌到谷底,也促使業界著手展開改革,制定「分手專家」隸屬的私人徵信社必須取得執照等規範。
但在事隔10年的今日,一度遭遇重挫的「別れさせ屋」儘管仍充滿道德爭議、花費成本高昂,卻儼然有捲土重來的趨勢:一項調查顯示,至少有270間「別れさせ屋」在網路上刊登廣告,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日也以專文介紹這項日本獨有的職業。
When your fear of confrontation leads you to hire someone to seduce your partner to get you out of your marriage but they fall in love then all is discovered and someone gets murdered. This story is amazing https://t.co/Fl88nXQjAm
— Janine Gibson (@janinegibson) August 8, 2020
任職於分手事務所「 First Group」的望月佑介(Yusuke Mochizuki)告訴BBC,希望與另一半分手或離婚的客戶其實是少數,大多反而是想「棒打鴛鴦」、將配偶從外遇對象身邊挽回的元配,或是盼望子女與男女朋友分手的父母。
關係破壞者劇本大公開!
望月佑介舉例說明:若客戶A向「別れさせ屋」求助,希望能拆散丈夫B與外遇對象C分手,徵信社會先派出男性專家D,到熱愛運動的B常去的健身房,根據A提供的相關情報,D對B的喜好瞭若指掌,兩人自然地建立友誼。D從與B的對話互動中套出關於C的詳細資訊,再轉告女性同事F,F也循類似途徑接近C,藉機了解C的擇偶理想型。
最終在一場特意安排的聚會中,另一名分手專家G會以C心目中完美情人的形象出現,只要成功誘G擄獲C的芳心,因而向B提出分手,這起委託案就算圓滿落幕;G會在往後的日子與C漸行漸遠,但過程中絕不會透路身份,C也從來無從得知對方的出現別有目的。望月佑介也特別指出,分手專家在實務上不能與目標對象發生關係,以免觸犯性交易相關法令。

前述的案例至少動用了4名「分手專家」,整套劇本約得耗時4個月之久,是項曠日廢時的大工程,因此也要價不菲。望月佑介指出,目標對象資訊豐富的簡易委託案約要價4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11萬元),收費隨著案件難度漸次提升,若對象的身分為政商名流之輩,需要高度保密,作業費用可能高達200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556萬元)。
「如果你的妻子愛上某人,想要展開新生活,那麼她更有可能同意離婚。」以桑原武志案為靈感撰寫小說,因此對日本「別れさせ屋」產業展開廣泛研究的英國作家史考特(Stephanie Scott)認為,雇用分手專家有助於避免衝突,在一方不同意離婚,可能導致訴訟的複雜情況時,找上分手事務所更是特別有用。
由於「別れさせ屋」產業長期以來聲名狼藉,少有委託者與受害者願意與其扯上關係,因此也難以掌握該產業實際的規模,但對於自小懷著「偵探夢」的望月佑介而言,他如今從事的職業相當有趣,讓他對人們撒謊、誇耀、辯解的方式有更多了解,「看看人們是如何構成的,這相當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