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在美東時間19日出發前往中東,展開他任內第一次國際訪問。此次他將拜訪沙烏地阿拉伯、以色列、比利時和義大利,預計將和阿拉國國家領袖、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教宗方濟各、歐盟領袖等會面。美國媒體分析,川普此行有四個目的:避風頭、拉攏阿拉伯盟友、推動以巴和談和安撫北約盟邦。
「通俄門」、「柯密門」延燒 出訪轉移焦點
正當國內的「通俄門」、「柯密門」風暴擴大之際,川普(Donald Tump)出訪正好轉移風暴焦點,他在出發前也說,希望能將國內的紛擾「拋諸腦後」。川普在本月9日突然宣佈開革聯邦調查局(FBI)局長柯密,隨後被爆出川普曾施壓柯密,要求他停止調查涉嫌私通俄羅斯的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佛林(Michael Flynn),遭柯密拒絕。事件也再度勾起外界質疑他和他的團隊在去年大選時勾結俄羅斯,影響選舉結果。


以出訪轉移注意力,川普並非第一人。早在1974年六月,因為「水門案」下台的前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也曾在辭職前兩個月、水門案最沸沸揚揚的時候出訪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約旦、敘利亞和以色列。
然而國內支持彈劾川普的聲音越來越大,國外領袖必定也會懷疑川普的能力。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的國安行政助理、負責中東事務的羅德曼(Mara Rudman)說:「總統面對國內發生重大危機時,還要在出訪時處理重大外交議題,絕對是一大考驗。」
扭轉反穆斯林形象 川普反伊朗受沙國歡迎


過往美國總統首次出訪大多選擇鄰國加拿大、墨西哥,然而川普卻選擇了政經情勢複雜的中東,分析認為,他是為了扭轉自己過去的反穆斯林形象,同時拉攏伊斯蘭盟友,共同對付恐怖組織。川普在競選期間多次發表反穆斯林言論,上任後還簽署行政命令,禁止6個穆斯林國家的公民入境美國,引起全國譁然,也使他自己深陷歧視和反穆斯林的負面形象。
川普以沙烏地阿拉伯為訪問第一站,是希望盟邦能幫助美國,打擊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S)。此外川普將與沙國關係緊張的伊朗列為禁止入境國,並對其實施經濟制裁,必定會受到沙國友善回應。華盛頓阿拉伯基金會主任謝哈比(Ali Shihabi)則對《美國之音》表示,川普到阿拉伯國家造訪,就是為了要告訴他的穆斯林盟友,他們是美國打擊恐怖主義的第一道防線,打擊恐怖主義是他的重中之重。他還了解要打擊恐怖主義,就必須阻止伊朗挑撥離間。
造訪約旦河西岸 推動以巴和談
離開沙國後,川普第2站則將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治理的約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恆,分別與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ud Abbas)會談。納坦雅胡和阿巴斯已先後訪問美國,並在白宮與川普會面,而川普也高調宣布,美國會盡全力促成以巴和談。
有分析認為,以巴問題從1948年以色列建國算起,至今已經持續將近70年,很難在短期內有重大突破。川普這次打出了以巴和平這張牌,看重的恐怕並非是否能有突破,更可能是要透過推動以巴和平,來達到其他目的。
稱北約過時、批教宗可恥 川普歐洲行充滿變數
從以色列離開後,川普將前往梵蒂岡與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見面,然而兩人過去曾因移民政策和氣候變遷等議題隔空交火,見面氣氛必將十分尷尬。川普在競選期間多次揚言要在美墨邊境蓋一道長城,阻擋移民。對此,教宗在訪問墨西哥後表示:「不論是誰,任何人如果只想築牆,而非建橋,就不是基督徒。」而川普也不甘示弱回擊:「宗教領袖質疑別人的信仰很可恥。我以身為基督徒為榮,成為總統之後,我將不容許基督教持續遭到攻擊和削弱。」
此外,川普還將參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高峰會,過去曾稱北約組織過時、揚言退出北約的川普,雖然在今年4月與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見面後改口說北約不過時,雙方將持續密切合作,卻仍為此次會面增加許多不確定性。此外,法國新任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也將與川普會面,馬克宏曾譴責川普背棄巴黎氣候協定,兩人見面時是否討論巴黎氣候協定也是關注焦點。


隨川普出訪的人還有白宮幕僚長蒲博思(Reince Priebus)、第一夫人梅蘭妮亞(Melania Trump)、女兒伊凡卡(Ivanka Trump)和女婿庫許納(Jared Kush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