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訂於4月初發表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結果,迄今卻遲未公布數據,引發外界諸多猜測。英國《金融時報》4月28日更獨家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指出,普查報告顯示中國總人口未達14億,逾半世紀以來首度出現人口負成長的情形。
北京大學教授梁建章更指出,中國永遠不會如美國接納大量移民,使得美國持續掌握此優勢;中國逐漸減少的人口不但限縮了市場規模,更是阻礙國家崛起的一大障礙,也許中國經濟在未來一二十年內仍將表現優異,「但美國將重奪領導地位,而中國再也追趕不上。」
自毛澤東1959至1961年間推動「大躍進」導致大饑荒,使中國減少數千萬人口之後,中國人口一路呈現上升趨勢,根據中共官方說法,中國人口已於2019年突破14億大關,因此普查結果若顯示總人口不到14億,便意味中國面臨人口下降的轉折點。
China is expected to report that its population dropped in 2020, back to below 1.4 billion. This, if correct, would be nearly a decade earlier than official projections for when the population was to peak.Big scoop from Sun Yu of the @FThttps://t.co/R6oxTTKICv
— Simon Rabinovitch (@S_Rabinovitch) April 27, 2021
報導一出,中國國家統計局4月29日隨即發出僅有一行字的簡短聲明,宣稱「據瞭解,2020年,我國人口繼續保持增長,具體數據將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中發布。」但依然未給出公布普查結果的時間表。
據中國官媒報導,全國人口普查早於去年12月完成,當時稱今年4月開始將陸續公布普查數據;到了4月16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卻一改口徑,宣稱普查結果「將力爭早日公布」,人口下降的傳言便甚囂塵上,就連微博網友都批評當局延後發布普查報告的舉措。
專家:中國人口減少已無懸念
人口數據牽動就業、消費、長照等重大議題,影響經濟、社會政策甚巨,更對經濟成長造成負面壓力,在中國也成為格外敏感的數字。消息人士告訴《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唯有在政府各部門對數據的解讀「達成共識後」,報告才會發布。
然而北京「全球化智庫」(CCG)高級研究員黃文政指出,2020年中國全國出生人口比2019年有較大幅度下降已經沒有懸念,「出生人口塌陷之狼」真的來了。而且中國未來每年出生人口再也不可能超過1400萬,而是向1000萬以下急速滑去。如果無法大幅提升生育率,這種下滑將不會見底。
Demography – @China’s #population appears #tobe shrinking https://t.co/0veSBSDJci
— Jacob Brown (@JacobNBrown1992) April 29, 2021
生育率下降的「災難性影響」
無論是不是2020年,從各項數據可以得知,中國人口出現負成長的日子近在眼前。儘管中國政府於2015年放寬計劃生育政策,開放國民「全面二胎」,但官方數據顯示,新生兒數字僅在2016年有所成長,之後便連四年減少。2019年的新出生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成長率皆創下1978年以來新低。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人口出現萎縮,意味著世界人口最大國的寶座恐怕很快就會被印度(目前人口約13.8億)取而代之,「中國人口危機的規模與步調比我們想像中還大、還快,」黃文政強調:「這可能對中國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美聯社》則分析,儘管中國人口達到高峰、即將下滑的路徑與日本、南韓等亞洲國家相似,但問題在於,中國的人均收入未達前述經濟體的水平,人口就開始出現負成長,加上主要產業仍須仰賴大量勞力,逐漸老化、減少的人口對經濟發展十分不利。 (相關報導: 中國老年人口,5年內將突破3億大關!瞄準富裕階層荷包,中國長照企業學日本 | 更多文章 )
How China’s census may prompt a rethink on births, greying population https://t.co/GDPMePb2X1 via @scmpnews
— Carl Minzner (@CarlMinzner) April 29, 2021
根據官方統計數字,中國勞動人口已於2011年達到9.25億的高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曾表示,勞動人口的規模至2050年恐縮減至7億人。總部位於奧地利的維根斯坦人口與人力資本中心(Wittgenstein Centre)甚至預測,中國總人口到了2100年僅有7.3億人,只剩下目前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