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新生兒發16萬?川普本人支持大灑幣,要刺激生育和幫忙實現美國夢

剛出生的嬰兒示意圖。(美聯社)

美國近年來整體生育率下降,年出生率已接近歷史新低,這項趨勢將對美國的長期前景帶來影響,也引起川普(Donald Trump)政府的關注。為了解決這個棘手難題,華府似乎有意仿效亞太諸國,引入生育補貼的概念,藉此刺激生育率,而這個想法也獲得總統本人公開支持。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導,相比其他育嬰假或間接鼓勵措施,美國似乎更傾向直接給補貼,發放以新生兒為單位、一人5000美元(約新台幣16.3萬元)的「生育獎金」(baby bonus),被認為是刺激該國低迷生育率的選項之一。而當被媒體問到生育獎金一事,川普則公開表示,「我覺得這是個好主意!」

但熟知美國立法流程,就能猜想到,這個想法距離實現,還有很長一段路。一名白宮官員向CBS透露,這項計畫目前還僅限理想,尚未做出真實提案或決定。

美國生育率下滑多少?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最新資料,去年(2024)美國大約有360萬新生兒,與前一年相差不多,但2023年數據卻是創下歷史新低。聖路易聯邦儲備銀行(U.S.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資料顯示,2023年美國的生育率(即每名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是1.6,此數據遠遠低於1960年,戰後嬰兒潮(baby boom)時期的3.7。

來自美國華盛頓州的母親,正準備把孩子放上汽車安全座椅。(美聯社)
來自美國華盛頓州的母親,正準備把孩子放上汽車安全座椅。(美聯社)

一個國家的生育率下降,可能導致長期經濟問題,例如勞動力縮減,進而難以負擔老齡人口的醫療服務與退休福利支出。但要想扭轉低生育率趨勢,恐怕不是一次性付款就能解決。因為從現實層面考量,對多數家長而言,這筆津貼很快就會被尿布、托育等必要開銷花光。其他面臨類似人口趨勢的國家,也嘗試過各種方法來振興生育率,但多半只是短期見效,甚至毫無效果。

部分專家指出,假如政府能協助處理,一般家庭必須面對的長期經濟問題,例如提供可負擔的日間托育服務與有薪育嬰假,或可打造更有利於育兒的生活和就業環境,那可能才是真正的幫忙。而美國是全世界少數沒有提供育嬰有薪假的國家之一,其他同類國家包含大洋洲的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與南美洲蘇利南(Suriname)。

白宮發言人卡羅琳(Karoline Leavitt)透過電郵回應有關生育獎金,她強調,「川普總統正驕傲地推動各項政策來扶持美國家庭,從確保邊境安全、阻擋暴力罪犯進入社區,到降低稅負與生活成本。總統希望美國、成為一個讓所有孩子都能安全成長並實現美國夢的國家。」

2025年4月25日,美國總統川普在前往羅馬參加教宗方濟各的葬禮的途中,在空軍一號上與記者交談。 (美聯社)
2025年4月25日,美國總統川普在前往羅馬參加教宗方濟各的葬禮的途中,在空軍一號上與記者交談。 (美聯社)

根據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PwC最新分析,到了2050年,全美將有26個州因人口老化而面臨經濟衝擊,從2050年到2100年間,國內生產毛額(GDP)將因此減少1623億美元(約新台幣5.28兆元)。受影響的州遍及緬因州(Maine)到密西西比州(Mississippi)。 (相關報導: 川普2.0上路屆滿百日,他給自己打幾分?全場自吹自擂的《時代》專訪:這是美國史上最好的三個月! 更多文章

有趣的是,相比日韓等國而言,美國生育率下滑的原因,許多專家學者卻很難從經濟層面,找出明顯的原因。一份集結多所大學研究人員的分析報告認為,美國生育率從2007年出現明顯下降的理由,很可能是「人們的優先考量發生轉變」。透過大量調查發現,年輕世代對於是否生育下一代、自己人生抱負規劃和育兒觀念轉變,都成為讓生育率下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