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信仰崩潰?德國經濟學家:中國真實狀況遠不如外界想像

2025年4月27日。遊客在北京前門步行街的一家紀念品商店外休息。(AP)

德國《世界報》首席經濟學家西姆斯(Dorothea Siems)4月30日指出,很多人對中國的經濟模式讚不絕口,但中國的現實困境遠不如外表光鮮,其中人口老化就是中國的巨大隱患。

西姆斯在這篇〈還沒富起來就老了:中國陷入困境〉的評論中指出,當前的美中貿易戰似乎習近平更佔優勢,因為普需要面臨期中選舉與金融市場的巨大壓力,民意隨時可能反撲,但習近平卻無需擔憂選票問題。習近平掌權的12年,國家對經濟的控制日益強化,市場的力量幾乎無足輕重。當年由鄧小平開啟的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如今已被大幅逆轉,絕對控制比經濟成功更重要。

西方有不少人認為中國的經濟模式非常強大,甚至比資本主義更好,而美國恰恰是資本主義制度的象徵。中國打算在數年之內發展成為技術、科學和經濟實力的世界頭號強國,很多『中國粉』未經任何實踐驗證,就深信不疑中國必將實現目標。但在許多經濟學家看來,北京公布的經濟成長數據都很可疑,畢竟中國沒有自由的價格機制、國有企業佔據主導地位、法治並不完備,政府經常橫加干預,因此,無論是股市、匯率還是官方公布的GDP,都無法真實反映中國的實際狀況。

西姆斯指出,中國的經濟真相不像習近平呈現的那樣光鮮亮麗,人口的快速老化將很快就會對國家產生沉重衝擊,經濟成長的潛力也在大幅縮水。如果中國的經濟持續低迷,將會動搖中共的統治基礎。畢竟長期以來,中國的政治默契就是「政府若能持續帶來經濟成長,民眾就願意接受對自由和人權的限縮」。

那中國經濟的真實狀況是什麼呢?西姆斯認為是消費低迷、產能過剩,政府非但沒有促進內需,只是想盡辦法將多餘的產品銷往國外。 中國每年的貿易順差高達1兆美元以上,正因為如此,習近平出訪越南、柬埔寨和馬來西亞等鄰國時,其實沒辦法說服這些國家共同對抗川普。因為這些國家也像許多其他國家一樣,深受中國的不公平貿易之苦。 (相關報導: 黃仁勳籲川普修改AI晶片出口規定 警告中美科技差距非常接近:「這家公司」極為出色! 更多文章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雜亂無章,確實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傷害,但西姆斯認為川普緩和貿易戰的也是值得歡迎。不過目前來說,除了稍微降低懲罰性關稅之外,很難期待美國做出更多讓步。因為只要習近平不刺激國內需求、不為外國產品真正開放中國市場,「中國問題」就會繼續存在下去。只有中國的貿易夥伴團結一致、迫使中國認同國際規則和公平競爭,這些國家的合理訴求才會被中國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