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朋友索馬利蘭成中東富國戰略布局關鍵角色

台灣與索馬利蘭互設官方性質的代表處(翻攝推特)

「非聯合國成員,又零邦交,無法在國際為台灣發聲」「GDP全球倒數,台灣要出很多錢協助」,當我國2020年7月宣布與索馬利蘭互設代表處後,國內部分政治人物做出上述評語,顯然大錯特錯,因為衣索比亞、埃及、肯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則是爭相與即將慶祝獨立30周年的索馬利蘭建立關係。

索馬利蘭北邊相鄰亞丁灣(Gulf of Aden)的柏培拉港(Port of Berbera),過去曾是蘇聯海軍飛彈基地,之後又被美軍所用,現在則要打造成自由貿易港口,最大投資者是阿聯國有企業「杜拜環球港務」(DP World),該公司2016年與索馬利蘭政府簽下4億4200萬美元合約,而衣索比亞2018年加入當股東。

對沒有聯外港口的衣索比亞而言,柏培拉港相當重要,衣索比亞積極投資建造「柏培拉走廊」(Berbera Corridor),透過鐵路連接柏培拉港,索馬利蘭的投資諮詢公司「古爾集團」(Guul Group)執行長易卜拉辛(Guled Harun Ibrahim)認為,柏培拉港加上自貿區,可以吸引逾1500家公司進駐。

經由索馬利蘭進入東非

儘管索馬利蘭至今未與任何國家建交,但擁有柏培拉港,索馬利蘭在地緣政治上就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索馬利蘭投資部長阿瓦德(Mohamed Awad)強調:「全球約30%貿易要經過亞丁灣,我們把自己定位為非洲入口。」台灣也是看見索馬利蘭這點優勢,才選在當地設館。

「索馬利蘭是台灣進入東非的入口」,我國駐索馬利蘭代表羅震華近期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說,「我在這裡是對10個東非國家的台灣代表,包括肯亞和衣索比亞」。索馬利蘭代理外長歐斯曼(Liban Yousuf Osman)直言:「我們可以成為非洲之角的台灣,台灣是個成功範例,我們想複製發展模式。」

台灣和索馬利蘭最常被指的相似處,就是面對鄰國的外交壓迫,羅震華向BBC強調:「我們不用尋求獨立,因為我們已是獨立國家,我們雙方需要的是外交承認,我們面臨相同的處境。」但是,索馬利蘭和台灣更該被看見的共同點,其實是經濟潛力和戰略地位,甚至是在地緣政治的功能價值,阿聯就看見了。

柏培拉港成吸金利器

阿聯駐索馬利蘭貿易辦事處首任處長納克比(Abdullah Muhammad al-Naqbi)3月17日向索馬利蘭總統阿布迪(Muse Bihi Abdi)呈遞到任國書,同天杜拜環球港務就開始柏培拉港拓大興建計畫,該公司執行長阿巴納(Suhail Albanna)強調,這是柏培拉港開發與擴建的里程碑。

有了柏培拉港,索馬利蘭把自身定位為該區域的物流中樞,阿瓦德說:「它會比其他東非港口還要大,(肯亞)蒙巴薩(Mombasa)、(坦尚尼亞)三蘭港(Dar es Salaam)這些港口已相當壅塞,柏培拉港的清運時間會快很多,從柏培拉港去(因度)孟買(Mumbai)會比三蘭港出發快許多。」 (相關報導: 華府最有權勢的「Joe」除了Joe Biden,更不能忽略這位Joe Manchin 更多文章

「經過吉布地(Djibouti)的貨櫃約要6個月時間」,易卜拉辛表示,「我們期待約3成的衣索比亞進出口貨櫃可經過柏培拉港」。為了吸引外資,索馬利蘭也打造良好環境,包括穩定的政治制度,以及全球極低的所得稅率和落地簽證系統,阿瓦德直言:「若有企業遭遇困難,絕不是繳稅負擔和政府規範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