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蔡英文踏進「蔣經國古跡」七海文化園區,說了一句「蔣經國堅定保台」,引起軒然大波。其實這不過是一句爭取藍營的選舉語言,或是說給對岸習近平聽的一句硬氣話而已。在台灣民主轉型的脈絡中,蔣經國自有他的位置,從威權走過的不同路徑,令人們有不同解讀,非常自然;但是拿國民黨跟共產黨比較,台灣人心裡也明鏡兒似的,我這裡不比別的,只比較「子弟接班」一項,蔣經國就比鄧小平「開明」,看看對岸那個「習大大」,台灣人就覺得幸運吧。
一次暗殺,令蔣經國廢儲;
一次屠殺,令鄧小平立儲。
臺灣民主運動史家杭之再談「美麗島事件」,有一句話對大陸頗有教益:
『台灣民主化以後,有一個人造的「神話」,說台灣的民主化是蔣經國精心佈局,一步一步引導,有序開放轉型而來的。這「神話」讓對岸一些傾向民主自由的知識分子羨慕得很,希望中國這個領導人那個領導人學「蔣經國」。』
我至今記得,八十年代中國大陸有一股「新權威主義」思潮,詮釋中共在「鄧小平權威」下,也可以「從上而下」推行政治改革,甚至六四屠殺後,這種浪漫幼稚,還蔓延過一陣。這個政治學假說的背後,支撐了東亞經濟奇跡、儒家文化圈民主化、大中華崛起領先等一大套架構,總之是避開「民主制度」中國(漢族)可以領先群倫。
而今面對六四血光之災,以及今日習近平的高壓型威權統治,中國學人有何顏面目視他們當年的言論?
今天我們其實可以做一個有趣的比較政治學: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太子黨。
1985年8月16日與12月25日,蔣經國兩度公開表示:「從來沒有考慮蔣家成員接班」,「蔣家不能也不會參選下任總統。」
蔣經國就這樣終結了蔣孝武的接班夢。
蔣孝武一旦失去「儲君之位」,蔣家就沒有第二個人替代,整個國民黨就失去「獨裁」地位。
這是不是布爾什維克式政黨的一個特色呢?
國共兩黨,都是蘇聯布爾什維克式政黨,當年都由史達林派「保姆」來中國組建。這類政黨無論有多少差別,他們都絕對沒有「子弟接班」這個規矩,你看蘇俄和東歐的共產黨裡面,有所謂「太子黨」嗎?
所以,中國雖然可以從歐洲引入「馬克思政黨」,但是一定會摻進「封建」因素,逃不脫「家天下」的桎梏。

真實歷史是,蔣孝武疑似刺殺江南的主謀,整個案情爆發之後,竹聯幫的中堅分子、外號「白狼」的張安樂就一口咬定是蔣孝武下令;加上長期以來他自己給外界的印象,就是與情報單位關係密切。下手槍殺江南的董桂森於被捕後,在美國受審時,也斬釘截鐵地指出,是蔣孝武下了誅殺令。
有文稱:蔣經國為堵眾人悠悠之口,終於決定把蔣孝武調離政治是非中心的臺北,擔任「駐新加坡副代表」。1986年2月17日,臺灣外事部門正式宣佈「中國廣播公司總經理」蔣孝武為「駐新加坡副代表」。次日上午,蔣孝武就搭機前往履新。從此,再沒有與蔣經國見面。
蔣經國就這樣給出了國民黨一黨統治的終結前提,臺灣的民間在野政黨最終可以走向政黨輪替。 (相關報導: 風評:蔣經國成為蔡英文「抗中保台」的「神盾」 | 更多文章 )
可是,在對岸大陸,同樣是一個布爾什維克政黨,卻由於其領袖的「合法性恐懼」,而對和平示威的學生運動實施坦克機槍的血腥鎮壓,由此帶來徹底喪失合法性的更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