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論談:張向忠換李明哲?民主的交易與兩岸的僵局

2017-05-01 18:10
4149人氣

美國之音海峽論談4月30日晚間上半場談到美國總統川普執政百日來美中台關係的變化,並分析美中台領導人之間的博弈,下半場帶大家關注兩岸關係之間的一些小人物,包括最近引起大家熱烈討論的張向忠案和李明哲案,還有在中國所謂的「國粉」,也就是「民國派」所面臨的處境,除了反映兩岸之間的僵局,是否也凸顯兩岸政治的現實與殘酷?現場為您邀請到華人民主書院董事會主席王丹教授與大陸民國憲政派發起人、國粉的領軍人物王雪笠女士深入介紹。

傳中國維權人士張向忠13日跳機台灣,為不被導遊發現,脫隊時僅帶著手機、護照、入境簽證、釋放證明書、五千元人民幣及一本「中國古代神話文化尋蹤」書籍。(取自自由亞洲電台)
傳中國維權人士張向忠13日跳機台灣,為不被導遊發現,脫隊時僅帶著手機、護照、入境簽證、釋放證明書、五千元人民幣及一本「中國古代神話文化尋蹤」書籍。(取自自由亞洲電台)

張向忠為何選擇在台灣跳機?

日前到台灣旅遊申請政治庇護,卻被遣返的中國民運人士張向忠,回到中國後在臉書上向台灣總統蔡英文發表公開信。張向忠在信中表示:「本人於4月12日踏上台灣國土,向陸委會申請政治庇護,然而卻被中華民國政府以是經濟犯罪,不適合政治庇護條款為由拒絕,讓我非常吃驚。蔡英文總統,你是中華民國總統,你有維護、遵守中華民國的責任,在沒有修改憲法的情況下,中華民國政府把我遣返,已經違反中華民國憲法精神,我對你的政府違法行為表示強烈不滿,並呼籲中國異議人士前去台灣參觀訪問旅遊,並勇敢申請政治庇護,用行動捍衛中華民國的憲法精神。」

張向忠也在臉書上回應外界的疑問,問他不願意出國,為何選擇在台灣跳機?張向忠說:「台灣的國情和中國息息相關,中國人有個慣性認為,中共應該統一台灣。要是真的實現了,那只是多了2300萬吸霧霾吃毒食品的同胞。如果相反,中國人過上台灣或香港人一樣的生活,就是10多億人過上比今天好的日子。這兩個結果都是一個中國下可能發生的,當我認識到無法避免時,我選擇了有法制有自由的台灣模式。不是歐美的他國生活,才選擇台灣跳機。」

另一方面,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4月26日說要針對張向忠案進行調查,不過主持人4月27日晚間與張向忠本人通電話時,他說他人已經從福建到了南京,並且準備返回山東,他的人身自由似乎沒有受到特別的限制,也沒有被請去喝茶,張向忠還在電話中透露,「北京已經做好放李明哲的準備,只是在找一個時間點而已」。

2017-04-19-中國民運人士張向忠原欲跳機尋求政治庇護,卻於今早10點燈機返國,並購買伴手禮。(風傳媒)
2017-04-19-中國民運人士張向忠原欲跳機尋求政治庇護,卻於今早10點燈機返國,並購買伴手禮。(風傳媒)

張向忠真是中國特務?

針對有一些人猜測台灣方面火速遣返張向忠是不是希望藉此換取李明哲的釋放,王丹教授表示:「我對張向忠其人並不認識,對整件事情也沒有細緻的理解。我對於整件事情比較困惑的是,張向忠為什麼在回去之後沒有出什麼事。我們原來對此非常擔心,台灣的很多人權團體也以此為理由呼籲不要遣返張向忠。張向忠談起李明哲的事情,似乎表明他有內部消息。我本人不搞陰謀論。但這件事情與我們所瞭解的常識有所出入。這並不符合共產黨打壓異議人士的一貫做法。如果共產黨此時抓了張向忠,對台灣非常不利。島內的輿論會批評蔡英文。如果張向忠被抓,會讓蔡英文難看。中共到底在打什麼注意,我覺得需要我們進一步觀察。」

針對張向忠案,王雪笠則表示,民國派是一個精神流派,任何人只要贊成民國憲政路徑就可以是民國派,所以我並不直接認識所有人,但透過圈子也都可以瞭解到情況。張向忠的確是和大量民國派中的行動派一樣,積極參與新公民運動,而且在看守所染上病毒,延誤治療,導致一隻眼睛幾乎失明。儘管他承受這樣的迫害,在跳機事件被媒體報導之前,他也就是民主運動中成千上萬默默無聞的邊緣的悲情小人物。換作1位大名鼎鼎的精英,台灣還會這麼快遣返嗎?名人固然影響更大,但人權又焉有大小先後?沒有張向忠這樣的普通公民作鋪路石,又何來公民運動?

王雪笠還說,至於張向忠被一些人質疑可能是中共特務的說法,更讓張向忠傷心了。她說看到一篇文章把張視為蔡總統避開的「另一顆台海子彈」,實在太抬舉張了。基於片面的瞭解作出張向忠是特務的臆測經不起推敲。王雪笠說:「我不可能為張向忠和每一位庇護申請者的背景和動機打保票,但是如果依照文中的邏輯,那任何投奔到自由社會的人都可能是中共派出的特務?都應該被遣返嗎?持這樣邏輯的人又有什麼資格批評白色恐怖呢?所謂白色恐怖還有調查取證的程式呢,還不會這麼幾天就下結論呢。合理懷疑是可以的,但要有調查有證據,不能為了給自己的懦弱洗地,就去羅織別人的罪名。」

20170404-李明哲之妻李凈瑜宣布將親赴北京。(盧逸峰攝)
李明哲之妻李凈瑜原先要前往中國救夫,但台胞證遭中國註銷而無法前往。(盧逸峰攝)

張向忠有交換李明哲的價值?

王雪笠認為,張向忠提出用自己去交換李明哲是出於他的好意,同時也為這個事件爭取更大的關注,但是拿張向忠去交換李明哲是不可能的。王雪笠分析,第一,張案和李案不等價。據我瞭解李案在中國內造成的緊張程度和牽連之廣絕對是大案,而張向忠只是一個刑滿釋放的異議份子,北京為什麼要拿李來換張呢?

第二,張向忠是到台灣尋求庇護,他不是臺灣的人質,間諜可以交換,民主不可以交易。第三,台灣遣返張也不可能是為了交換李,因為早在今年1月,沒有李明哲需要交換的情況下,蔡政府已經悄無聲息地遣返10名馬政府並沒有遣返的異議人士,當時除了《聯合報》的報導和《環球時報》對國粉的嘲笑,媒體幾乎鴉雀無聲。

最諷刺的是,其中3位正是2015年駕船前往關島途中擱淺台灣的藍營青年,當時馬政府尚在調查還沒有說要遣返,反對黨已經各種抗議、高聲譴責馬政府討好中共,漠視人權。其言之壯,聲猶在耳,不過才1年,早先的反對黨變身執政黨以後,就如此慷慨地將10名投奔台灣自由的人權鬥士移送中共當局了?《環球日報》對中華民國的種種嘲諷就不是「打壓中華民國」了?

人權不是黨爭的工具,用完就可以扔。媒體對政府的監督也不應該雙重標準。真正關心民主自由和人權,就要自始至終去堅持。針對張向忠案,王丹與王雪笠也都提到了台灣制定難民法的重要性。

最新影片